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C校大一新生学习适应小组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23 22:43

  本文关键词:C校大一新生学习适应小组实践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小组工作 高校新生 学校社会工作


【摘要】:从高中进入大学的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转折期,摆脱了相对紧张的学习压力,来到了一个自主的环境当中,心理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随着目前高校扩张的背景,大学生的数量也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新生面临着许多问题:缺乏动力、缺乏职业理想、缺乏独立的自我照顾能力、人际关系和心理调适等问题。面对刚入学的新生,身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去整合和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以防他们出现适应上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具有一定的挑战和压力。为了让大一新生在开学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身为社工的我们可以在他们刚入学时为今后能够更好的去学习与生活,甚至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一定要趁早就注意干预。学习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大学虽然是培养学生为进入社会做准备,锻炼综合能力,适应不同的角色与身份等等需要的环境,但是对于学生们本身来说,核心的需求依然是学习,可以说,学习是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并且需要全力以赴去为之努力的重点。而大一新生们初进高校,脱离了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氛围以后,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奋和失落,各种不适应最终都会影响大学新生们的学习。本人通过自己在高校内的工作,介入高校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并结合实践与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在研究的现实情况当中,首先,深入挖掘了目前高校当中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成因,以及现行手段的不足之处,明确目前的社会工作在高校当中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工作的经验,尝试去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介入。并且梳理小组工作方法在本次项目当中起到的效果,对问题的干预程度,验证本次介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回顾、分析项目的过程,梳理项目经验,讨论通过小组方法介入具有哪些优势、取得了哪些独有的成果,又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最后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小组工作 高校新生 学校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2;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9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方法9-12
  • 1.2.1 研究思路9-10
  • 1.2.2 研究方法10-11
  • 1.2.3 概念界定11-12
  • 第二章 案例综述12-14
  • 2.1 国内大学新生适应小组的相关案例12
  • 2.2 国外大学新生适应小组的相关案例12
  • 2.3 对国内外相关方法与典型案例的述评12-14
  • 第三章 项目设计14-20
  • 3.1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需求与问题原因分析14-16
  • 3.1.1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需求分析14-16
  • 3.1.2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16
  • 3.2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16-18
  • 3.2.1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困难的优势16-18
  • 3.2.2 选择成长小组作为介入方法的原因18
  • 3.3 小组理论依据18-20
  • 3.3.1 社会学理论18-19
  • 3.3.2 柏恩的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19-20
  • 第四章 项目实施20-32
  • 4.1 小组工作计划书的制定20-23
  • 4.1.1 小组名称20
  • 4.1.2 小组理念20
  • 4.1.3 小组目标20-21
  • 4.1.4 小组特征21
  • 4.1.5 组员选取21-22
  • 4.1.6 小组共组开展步骤22-23
  • 4.2 小组活动实施过程23-32
  • 4.2.1 第一次活动内容23-24
  • 4.2.2 第二次活动的内容24-25
  • 4.2.3 第三次活动内容25-27
  • 4.2.4 第四次活动内容27-28
  • 4.2.5 第五次活动内容28-29
  • 4.2.6 第六次活动内容29-30
  • 4.2.7 第七次活动内容30-31
  • 4.2.8 第八次活动内容31-32
  • 第五章 项目评估32-35
  • 5.1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小组过程评估32-33
  • 5.1.1 筹备情况32
  • 5.1.2 内容设计32
  • 5.1.3 小组成员的表现32-33
  • 5.2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小组结果评估33-35
  • 5.2.1 评估方法33
  • 5.2.2 评估结果分析33-35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41
  • 作者简介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907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07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