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学术权力与责任对等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教师学术权力与责任对等研究
【摘要】:合法赋予教师学术权力以及明晰其学术责任,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学中没能形成学术自由的传统,相关的制度保障也比较欠缺,不太重视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和学术责任。本次研究旨在重新审视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二者间的关系现状,通过与美国大学相比较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其问题根源,借鉴其大学经验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最后拟构出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对等理想关系实践构想。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是阐明了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学术界中大学教师学术权责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明晰本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权力与学术权力”、“责任与学术责任”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了适当的理论为研究提供支持。第三部分,对大学教师学术权力、学术责任的基本内容,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首先,探究了学术权力的形态,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分析了大学教师应该具有学术权力的原因,和应当具有怎样的学术权力;接下来对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合理性、维度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同样阐明了大学教师身上必须承担学术责任,以及具体承担哪些学术责任;最后通过探究学术权责关系,提出了教师的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必须对等的观点,并指出这种对等关系的必要性及意义。这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撑。第四部分,对当前我国大学中,教师学术权责关系的实然状况进行分析,与美国大学相比较,得出我国大学中,教师学术权责现状所存在的不足问题并探究其根源。借鉴国外大学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形,从观念和制度两方面提出具体地改善措施。第五部分,“结论”,对整个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观点进行简要概述,发现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待以后继续研究。
【关键词】:学术权力 学术责任 大学教师 权责对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导论9-16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9-10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意义10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相关问题研究10-15
- 一、关于学术权力的相关研究11-13
- 二、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相关研究13-14
- 三、关于大学教师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关系研究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6-23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6-19
- 一、权力与学术权力16-17
- 二、责任与学术责任17-18
- 三、权责对等18-19
- 四、大学教师19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应用19-23
- 一、组织理论及其应用19-20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20-23
- 第二章 大学教师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的要素及关系23-39
- 第一节 学术权力的基本要素23-27
- 一、学术权力的形态23-25
- 二、大学教师学术权力的合理性25-27
- 第二节 学术责任的基本内容27-33
- 一、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合理性27-28
- 二、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维度28-30
- 三、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具体内容30-33
- 第三节 大学教师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的关系探究33-39
- 一、权责对等的必要性34-35
- 二、学术权责对等关系的具体表现35-37
- 三、学术权力与责任对等的价值与意义37-39
- 第三章 中美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关系的现状比较39-56
- 第一节 美国大学致力于教师学术权责对等的举措39-43
- 一、大学赋予并维护教师学术权力39-42
- 二、大学规定并监督教师学术责任42-43
- 第二节 我国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关系的现实审视43-50
- 一、大学教师学术权力薄弱,权不对责44-47
- 二、大学教师责任意识缺失,,责不配权47-50
- 第三节 我国大学教师学术权责不对等的根源分析50-56
- 一、观念认识不够重视50-52
- 二、制度保障不够完善52-56
- 第四章 我国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对等的实践构想56-69
- 第一节 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对等的基本原则56-58
- 一、学术至上原则56
- 二、学术自由原则56-57
- 三、教学与科研并重原则57-58
- 四、他律与自律并重原则58
- 第二节 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对等的途径58-63
- 一、学术权力回归58-61
- 二、学术责任到位61-63
- 第三节 大学教师学术权责对等的制度保障63-69
- 一、完善法律保障制度63-65
- 二、构建学术权责的对等制度65-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元琴,梁保国;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忠俭;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初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S1期
3 ;天津大学教师全部竞聘上岗[J];新长征;2000年09期
4 陈嘉;浅谈大学教师素质[J];云南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吕凤英;素质教育中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6 邹筑煜;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的新角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翔;大学与大学教师[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传萍;;论大学教师之间的交往对个人科研的价值[J];中国电子教育;2002年01期
9 ;从大学教师到大款“二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08期
10 王培英;尊重行为心理演变规律 激励大学教师努力工作[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扬;大学教师的待遇真的“太差了”?[N];深圳商报;2010年
2 湖北 刘凯玲;大幅提高工资并非佳境 建立大学教师退出制度尤重[N];中国商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中国学生太多,美大学教师培训“叫对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 刘东风;影响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8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9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兴亚;当代大学教师角色困境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章小梅;大学教师服务学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宇倡;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状况及相关因素[D];清华大学;2006年
7 王中奎;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韩小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特点解析及构建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赛锋;美国大学教师聘用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0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7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