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山西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2:09

  本文选题:山西 切入点:人口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山西省人口数量较多,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人口素质比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山西教育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低下又反作用于人口素质,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促使人口与教育协调发展,是我省人口与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Abstract]:Shanxi Province has a large population, its growth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 society and economy, thu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 education; The low level of education counteracts to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and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 Central Committe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a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 Is our province population and the education faces the important topic.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信息系;
【分类号】:G527;C9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葵;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玉华;;成人教育与人口质量关系解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皮江红;;论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的分担[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王晓焘;;城市青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教育获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林英华;张二勋;张廷宽;;山东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超;;对当前老年教育的一些思考[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7 周仲高;;教育人口研究新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景美;我国女性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02期

9 刘海燕;甘燕;;我国学龄人口变动及其对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影响[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钟泽洲;郭碧蓉;;伦理学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包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杨海燕;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周仲高;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琳琳;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定位及达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迟旭;区域经济视域下吉林省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单;江西省城市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杜丽;重庆市流动幼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绪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村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东兰;中学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小飞;浙江近代人口的职业变迁与职业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文;吉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魏昊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袁飞;重庆市大足县农村妇女教育增权状况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丽维;基于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包平;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研究(1897~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可文;潘丛郁;徐晓霞;;河南省人口现状特征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刘静;省域教育协调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9期

3 宋守鹏 ,孙石月;山西近代大事记(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现代健美指南》介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书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沈寿;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今译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7 张明;也谈近代山西烟祸[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葛健民;醋乡话醋[J];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5年02期

9 王丹;;初探京剧在山西的新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2期

10 汪曾祺;;五味(节选)[J];初中生世界;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慧德;;我国热区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何晓艺;;贵州城乡协调发展浅析[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劲松;;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协调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建敏;马晓萱;;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从空间的角度进行透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潘定才;叶复萌;黄卫华;;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8 袁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文华;何星;韩崇昭;万百五;;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的研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刘盍松;马士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德京 陈玮;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尚处“红利期”[N];兰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玢;人口是发展动力[N];科技日报;2011年

3 早报特约评论员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 余佳;当下有必要对人口政策进行讨论[N];东方早报;2009年

4 星新;城镇居民教育需求旺盛[N];中国信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湘、黎蘅 通讯员  刘占锋;粤正处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期[N];广州日报;2006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邓红辉 谢庆裕 通讯员 邱俊 黄春红;我省目前仍处“人口红利”期[N];南方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姚自琦;我省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N];安徽经济报;2007年

8 吴江;“最豪华学校”不该姓公[N];检察日报;2010年

9 顾荣炎;关注社区干部 教育需求[N];组织人事报;2004年

10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局长 尚成富;坚定信念 努力奉献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N];洛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效莉;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10 贺能坤;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天霞;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张羽;论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王安洪;哈尔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薛娜;西北地区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张洪华;沿海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4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74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