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物课堂导入方法的优化
发布时间:2015-03-23 11:49
□贵港市港北区贵城第三中学 陈 默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气氛、教学的进行和授课的质量,同时对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有多种多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技法也各异。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技法
1.开门见山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板书课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并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依据教育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比较简单,例如“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上课就点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承前启后导入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即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提出承前启后的问题,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通常这就是他思维的起点。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导入“血液循环”一课时,先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提问:“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设疑:“那么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血液循环的知识。”这样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复习巩固,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采用这种能“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时,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能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3.结合艺术导入
古今中外的许多诗歌、谚语,寓理深刻,耐人寻味。上课伊始,引用与教材内容相关、内涵丰富的诗歌或谚语,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体会,从而导入新课,往往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和人文素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例如,上“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时首先提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给我们描绘了哪一种植物?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又反映了谁与环境的关系呢?”教学有关遗传、变异的内容时提问:“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形象地表示了生物学中什么样的现象?”这样导入,让生物课堂充满诗意,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4.设置悬念导入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悬念可以使人形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发兴趣,引人好奇,催人思索,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授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制造悬念,设立小小的思维障碍,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却是单眼皮?”在“人的性别遗传”的教学中提出“为什么生下来的孩子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在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时提出“大家知道蚂蚁是用什么语言来交流的吗?”这些问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发言,从而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设置技巧上则应注意“引而不发”“令人深思”,要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境。悬要适度。不悬,会让学生一眼望穿,难以引发兴趣;太悬,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悬念才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思考,从而收到如意的效果。
5.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经普遍运用于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化虚为实,化难为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上“生态系统”一课时可以由播放教参中配备的视频导入;而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幅美食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同学们边听边跟着唱,由此愉快地进入“青春期”这一课的学习。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影响是很大的,导入得好,课堂效率能大大提高。
二、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导入方法的使用是讲究艺术的。不当的导入不但起不到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入设计,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导入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设计与教学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引人入胜,都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因此在设计导入时,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从学生知识、能力实际出发,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2.科学性原则
导入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注意,是否能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探究欲望,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科学的导入能使新课一开始就扣紧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求知欲望高涨,心理很快进入最近发展区,顺利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究。
3.多样性原则
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现代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采。”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课型可以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课型也可以用不同的导入方法。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精挑细选导入方法,不断创新导入艺术,每节课的导入都要注意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持久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导入的优化,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导入设计上下足功夫。
本文编号:18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