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学习论坛交互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21:1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之中。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在线学习理论和实践,已成为当今学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交互是在线学习中最典型的特征。因此,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视角,分析在线学习的参与者在课程论坛中的交互行为,通过构建基于学习者交互数据的关系网络,分析不同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者不同的行为,给在线学习的课程管理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手段。为此,本文选取北京邮电大学爱课堂平台的一门公选课程,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共开展了 17周,包含成员3 1名,其中有1名教师和30名学生,课程期间所有成员都参与了论坛讨论。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1)交互行为具有过程性的特征,交互对象和交互强度会在交互过程中得以建立和增长。交互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成员只要在某一阶段参与了在线学习交互,都会深深影响该成员在整体交互网络中的位置和影响力。(2)根据个体成员交互网络的位置,可以总结出四类在线学习成员,分别是核心成员、次核心成员、次边缘成员和边缘成员。核心成员和次核心成员都位于网络的中间位置,从整体上都拥有较高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区别在于核心成员能够连续参与交互,而次核心成员不能。次边缘成员和边缘成员都位于网络边缘位置,从整体上看在线学习参与度低,区别在于次边缘成员交互的对象包含核心成员或次核心成员,而边缘成员仅与边缘成员、次边缘成员有交互关系。(3)发现学习者在交互网络中的中心性对学习成绩有较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学习者交互对象的数量、学习者充当起小群体间沟通媒介作用的强度、学习者承担起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学习者与交互网络中的核心成员紧密度、学习者对他人关注度、学习者有价值内容的输出量这六种行为均会对学习成绩产生正相关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探究促进在线学习交互行为的策略和建议:(1)提高在线学习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使用满意度。(2)教师要提高课程准入门槛、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案、关注交互网络并及时调整交互策略。(3)论坛成员要时刻关注课程动向交互,积极参与到关系网络中。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研究内容层面的创新:文章基于核心-边缘个体的分类特征,还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数据延伸了次核心-次边缘的个体概念特征,搭建了核心-次核心-次边缘-边缘群体的研究体系,丰富了研究层次和内容。(2)研究方法的创新:全文在文献综述和研究主体部分,使用了文献计量法、案例研究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丰富了在线学习论坛交互行为的研究方法。
【图文】:

趋势图,在线学习,量变,趋势图


第二章在线学习及其交互行为研宄现状.2在线学习研究现状逡逑.2.1研究趋势逡逑本章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通过对在线学习领域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来探测逡逑分析国内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作者、学术期刊、研究热点及研究主题,以逡逑为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国内在线学习研究领域的趋势和动向。逡逑通过统计中国知网2001年-2018年的CSSCI论文产出情况,可以了解到在逡逑学习研宄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献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从整体看,在线学习逡逑域的研究显示出上升的态势,并且从2012年开始国内在线学习研究进入一个逡逑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在线学习领域的研宄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逡逑且在近年倍受关注。逡逑

变化情况图,参与人,论坛,变化情况


逡逑表4-1《国家公务员制度》学习者参与论坛情况逡逑课程逦话题交互话逡逑课程名称逦交互人数逦交互次数平均交互次逦逦数题数国家公务员制度|邋31邋|逦31逦1逦98逦1逦98逦1逦386逦42逡逑研究发现,课程进程中论坛参与人数总体呈现一个先升后降的趋势。课刚开始的时候,参与人数较少,除了课程内容方面的影响,课程平台的使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始前两周参与讨论的人数为13人,到第5、6周人到最高值,共26人参与了论坛讨论,随后讨论人数逐步下降,从第9周开参与论坛的人数显著降低,到第15周人数由10人骤降为0。原因是课程在期考试之后,考核方式重点变成线下研讨。逡逑27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逯凌虹;;“立德树人”理念下课堂交互行为的研究探索[J];淄博师专学报;2016年02期

2 沈超;;移动终端交互行为分析的身份主动认证与安全感知[J];中国教育网络;2016年11期

3 孙一帆;;基于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研究[J];知音励志;2016年24期

4 法律先生;;法律只认可有“结果”的努力[J];法律与生活;2017年10期

5 王媛媛;;浅谈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交互行为[J];科学中国人;2017年14期

6 贺石楚;;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年09期

7 杜书英;;“翻转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行为研究[J];时代教育;2017年19期

8 祁晓园;王涛;马川;;构件演化的交互行为一致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0年24期

9 徐伯初;黄俊辉;;基于乘客交互行为的列车硬卧下铺改进设计[J];机械设计;2017年09期

10 李静;张祺;苗志刚;李晓;周艳;;中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研究——基于质性分析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静;李衢;;个人知识交互行为的内在机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自力;夏学知;刘玉亮;沈迎春;彭复员;石雄;;虚拟对象基于层次包围盒的碰撞检测与交互[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家新;米晓红;;协同环境中3D替身交互行为动态控制的实现[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宁;刘正捷;;女性用户自助银行使用的可用性问题研究——大连地区实例调查[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郭长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与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研究[A];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粹[C];2013年

6 陈建国;陈江;Stefan D.Bruda;Wai K.YEAP;;基于预序的交互行为分析[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卜叶 记者 黄辛;量化人类社会交互行为[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通讯员;重庆市审计局规范OA与AO交互行为[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Garther Group;无线互联的下一个风暴?[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成;网络化软件运行时交互行为过程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2 刁苏蒙;社交网络中个体交互行为和观点演化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洪;社会化商务环境下顾客交互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熊巍;虚拟装配环境中面向用户体验的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李旭军;基于交互行为特征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马超民;可供性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张金龙;交互视角下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满君丰;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行为监测与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柯灵儿;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学习论坛交互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关百胜;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8年

4 郑慧;社会化电子商务下交互行为演化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吴东涛;复杂因果关联语境下交互行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6 陶楚楚;基于人格特征的网络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渤海大学;2018年

7 王昌汇;基于图模型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与理解算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姚群;网络学习交互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苏野;视频场景中人体异常交互行为检测[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10 白海灵;交互白板环境下师生交互行为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4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14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