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不同认知启动模式下心理弹性对初中留守儿童自我污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3 22:10
【摘要】:自我污名指由于社会对被污名者所持有的负面看法,使得被污名者产生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许多研究者从研究方法和心理机制模型两个方面来解释自我污名的成因和动态发展过程。目前对该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疾病和艾滋病领域,还未出现对留守儿童自我污名的研究。就留守儿童的特殊成长环境而言,这样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不同性质的信息,这些消极和积极的信息均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当留守儿童在面临单一信息和不同性质信息时,是否会产生自我污名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机制是如何的,这是本研究将要进行探讨的问题。目前心理弹性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通常包涵了两个必要的因素:个体有过逆境、压力等危险经历;个体能克服这些困境,保持积极的状态,未出现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随后提出的心理机制模型则更好的解释了心理弹性与消极因素是如何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导致的后果。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显示,该因素在许多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保护性作用,高心理弹性个体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降低危险因素对个体产生的消极影响。已知留守状态是一种“逆境”,那么在这种“逆境”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特点是如何的,这是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之一。此外,认知信息是影响个体的外部因素,而心理弹性是影响个体的内部因素,当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时,是否会对个体的自我污名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机制是怎样的,这是本研究要探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一探讨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特点和留守状态对其的影响。对已筛选出的298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弹性的测定,并收集三类留守状态信息,即父母外出时间、外出务工类型和与父母联系频率。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显示,被试仅在情绪控制维度上的性别差异显著,三类留守状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二探讨单认知启动模式下心理弹性对初中留守儿童自我污名的影响。对符合条件的127名留守儿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心理弹性与单认知启动条件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进行考察发现,心理弹性在单认知启动对自我污名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低心理弹性被试的自我污名受到不同认知启动条件的显著影响。研究三探讨在双认知启动模式下心理弹性对初中留守儿童自我污名的影响,结果显示,被试在双启动模式下的自我污名效应显著高于单积极认知启动条件,但又低于单消极认知启动条件,表明双认知启动起到了缓和的作用,并没有发生与双文化启动类似的效应。此外,研究二和研究三的结果都发现,高心理弹性被试的自我污名显著低于低心理弹性被试。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中仅情绪控制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留守状态对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没有显著的影响。2、单认知启动条件与心理弹性出现了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心理弹性在单认知启动模式对自我污名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高心理弹性被试受到外界的影响后易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有所提高,而低心理弹性被试则不然。3、双认知启动模式并没有产生与双文化启动类似的效应,而是缓和了单认知启动模式对自我污名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坤;;我国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姚星亮;黄盈盈;潘绥铭;;国外污名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3 王中会;Gening Jin;蔺秀云;;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其抑郁、孤独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4 逯嘉;刘琴;李恒径;代容;郭雪;黄轲;张帆;汪洋;;中国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特征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5 王晓刚;黄希庭;陈瑞君;章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来自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4年02期

6 董泽松;何志魁;;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06期

7 陈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耿柳娜;赵群;;正念对艾滋病污名的影响:吸毒人群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9 周永红;吕催芳;徐凡皓;;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10期

10 牛英;;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琳慧;刘佳佳;夏朝云;应益飞;吴洁;周芸芸;郑秀秀;林燕;占涛;;不同认知启动状态下感恩对大学生公平行为的影响[A];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凤琴;共变信息中双文化认同群体捐助行为群际归因的认知加工偏好[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隆欢;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及自主神经调节作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唐艺琳;认知负荷和预期性对情绪启动和语义启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徐婷婷;亲子亲合、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祖力皮努尔·艾力;维吾尔族身份启动对自我参照效应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芮子艺;认知启动对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晶;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志远;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岳童;观点采择对心理疾病外显和内隐污名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杨扬;情绪启动、认知启动和情境信息对初中生自我服务偏向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3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13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