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寻病源与读方书:黄炎培教育旅行研究(1914-1931)

发布时间:2020-04-10 22:55
【摘要】:黄炎培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以提倡职业教育为其特色,为推动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国家实用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1914年,黄炎培开始了两次时间集中、较大范围的国内教育旅行,足迹遍布南方安徽、江西、浙江三省,北方则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五地旅行。这三次国内旅行,使黄炎培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严峻问题。本着“内国考察,寻病源也;外国考察,读方也”的宗旨,1915年黄炎培前往美国,重点了解该国的职业教育、补习教育以及体育的状况。1917年被委派前往日本,重点考察该国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状况;在菲律宾,重点关注该国的华侨教育实施状况。此后,又相继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针对华侨教育的办理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黄炎培回国后,大力宣传并发展职业教育思想,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华职业学校;大力提倡女子职业教育,使女子能够从事社会工作;大力推动华侨教育发展,筹建暨南学校,吸引华侨子弟就读,加强华侨与大陆的联系;在旅行期间,黄炎培也逐渐关注到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并实施了徐公桥乡村实验,以谋求建立地方自治组织,改善当地百姓生活。实现国家教育发展的同时,黄炎培个人也得到成长。发展了职业教育思想,并能与社会需求结合;拓展了社交范围,为其以后的教育思想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增强了个人成就感,形成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在中外对比中,其爱国热情也不断高涨。访古以知今,黄炎培的教育旅行活动,虽以个人为视角,但却是我国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不断努力践行,以实现国家进步、提升个人认识水平、锻炼个人体质为旨趣的教育活动,对反映这一群体的家国情怀、成长经历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教育史学研究的新视角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国家倡导“研学旅行”的背景下,研究黄炎培的教育旅行能为研学旅行赋予历史的意义,从而使研学旅行升华为包括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
【图文】:

分布图,黄炎培,主题,频数


逦苔逡逑图1邋“主题=黄炎培”并“主题=教育”的论文关键词频数排名前20分布图逡逑由图1可知,学者对黄炎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逡逑这表明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实践仍然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同时,对其职业教育逡逑思想的研宄己经出现分化,如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的逡逑联合,如关键词高职教育;注重关照现实,如关键词启示、现实意义、当代价值;逡逑注重教育家群体研究、比较研宄,如探讨黄炎培与陶行知、张謇等人的交往活动。逡逑从内容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宄。其一,从其教育思想体系出发开展的研逡逑宄,,以理论阐释为主要特征。余子侠在其《黄炎培教育思想体系平议》一文中,对逡逑黄炎培教育思想体系的诞生、形成与理论贡献进行阐述,认为其思想体系是对中国逡逑教育早期现代化理论的重要补充

示意图,黄炎培,教育思想,职业教育


想、乡村建设思想、华侨教育思想等在内的针对专门领域的教育思想。虽然从纵向逡逑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其他教育思想并列,但从其“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逡逑出发,其他教育思想仍然具有职业教育的内涵,因而其思想体系如图2所示。逡逑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少芳;;清末直隶官绅的日本教育考察[J];教育评论;2013年03期

2 周洪宇;;对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曲广华;;黄炎培与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述论[J];民国档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敏敏;黄炎培职业人才教育观视阈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探讨[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许璐;16-18世纪英国贵族大陆游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贺伟伟;民国时期黄炎培职业教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邵冠青;行走的力量: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教育旅行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5 尹浩;黄炎培教育思想引领职业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6 任志远;论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的制度化(1894-1922)[D];郑州大学;2010年

7 徐国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庄缇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翟红霞;20世纪上半期职业教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陶军;18世纪英国大陆游学及其原因和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2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22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