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高中慕课英语教师元话语使用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2:05
【摘要】: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话语既作为学生主要的目标语言输入来源又作为负责知识的传递使得反思自身话语对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而言不可或缺,这其中就包括对元话语的关注,因其在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并积极参与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近年中国教育领域也愈发关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的发展前景。因此,为了更好推动慕课在国内的建设,关于英语教师在慕课中如何使用元话语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旨在借助自建的国内重点高中慕课教师元话语语料库(18,024字)与著名应用语言学家海亮(Ken Hyland)构建的人际模式元话语框架来探究慕课中英语教师元话语的普遍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不同课型及男女教师之间是否存在异同。自建语料库涵盖来源于国内高中慕课学习平台的24门课程,语料采集对象主要为国内多所重点高中的24名教师。研究者主要借助AntConc 3.5.7(2018)与卡方检验工具统计各类元话语出现频次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再辅以对不同语境下元话语具体功能的质性分析,找出教师元话语使用频率与使用功能的异同点。经研究发现,在自建语料库中教师元话语共出现2,135次(即118.45次每千字),其中互动元话语(71.96,60.75%)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交际元话语(46.49,39.25%),以介入标记(57.70,48.71%)使用最为频繁,后按照框架标记、过渡标记、语码注释语、自称语、态度标记、模糊语、增强语、回指标记及言据标记依次递减。与真实课堂话语相比,教师在慕课中使用元话语的频次大幅降低,尤其是对态度标记以及自称语的使用,但其注重运用框架标记、过渡标记以及语码注释语来辅助学生快速抓取关键点。慕课元话语的另一特点体现在其常用模糊语提升话语准确性,体现出慕课中教师对话语可信度的重视。笔者认为这些元话语使用特征都与慕课本身高度开放性、呈现短时性、单向可视性等的特点不无关系。另外,本研究基于功能分析角度还对模糊语与介入标记中的指令进行了进一步分类解析。同时,研究表明课型及教师性别对慕课元话语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注重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技能提升类课程使用元话语频率最高,且在介入标记使用中最频繁,而强调陈述性知识的语法词汇类课程则较多使用框架标记与语码注释语。同时,文学文化类课程则常用模糊语与以问题方式出现的介入标记来引导学生。在跨性别比较中,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更频繁地使用元话语,具体表现为更常使用增强语及介入标记,但语码注释语使用较少。另外,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元话语具体词项选择上也有一定偏好。总之,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国内高中慕课中英语教师元话语使用的总体特征以及其在不同课型及教师性别中的异同点,以期提升高中英语教师对元话语使用的关注以及为英语授课的高中慕课提供些许有益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34;G63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晓丽;;元话语视角的英汉旅游语篇人际代词分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孙明明;;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元话语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12期

3 张晴;;元话语意识在口译中的核心策略及译例[J];文教资料;2012年18期

4 杨秀云;;元话语的模式分析及对日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5 王湘;刘金明;;英汉学术著作前言中的互动元话语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

6 夏蓓洁;;基于集合论的政治语篇人际性元话语资源配置与效应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7 邹积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的特征分析及互动式课堂的建构[J];校园英语;2018年17期

8 张玉宏;;英、汉法律文本的语法元话语考察[J];华中学术;2016年03期

9 王瑶;;特朗普和希拉里在竞选辩论中元话语使用对比研究[J];青春岁月;2017年13期

10 黄威玮;;男性与女性在英语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比较初探——以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三年级学生为例[J];山西青年;201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宇菲;;中英文学术书评中元话语与学术身份构建[A];中国社会语言学(2016年第2期 总第27期)[C];2018年

2 杨秀云;;主位推进理论视角下日语元话语作用分析[A];当代外语教育2018年第2辑[C];2018年

3 李霞;;对话教学下的教学智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 姜峰;元话语:蕴含的人际互动呈现上升趋势[N];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石敬涛;利益博弈应容忍多元话语表达[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牛学智;召回人类经验的“元话语”写作[N];中国艺术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何瑞涓;中国学术需要成为元话语的创造者[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彭久国 廖家齐 特约记者 黄辉;齐心协力卸“包袱”[N];广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王强;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玉宏;汉语立法语篇的元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施仁娟;基于元话语能力的汉语话语标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闫涛;中国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朱玉山;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文本中元话语使用和分布特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余玲丽;引言与结论的呼应:基于英汉博士论文体裁的元话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冬芸;基于语料库的高中慕课英语教师元话语使用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滢;中美例行记者会中互动元话语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赵静;中美IT企业致股东信互动元话语对比分析[D];安徽大学;2019年

4 王思琦;英汉论文中互动元话语对人际意义建构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金心悦;汉语电视访谈中的元话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6 蒋永芳;中美大学生同主题英语作文中的元话语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王晓琼;高中英语优质课堂教师元话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于海洋;英语书面语与口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名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陈文文;高中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10 钟翠霞;元话语对学术论文中知识主张的宣传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0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800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