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严厉管教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图文】:
第 1 章 绪论1.2 研究目的及假设本研究主要探讨父母严厉管教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机制,以及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如下:H1:父母严厉管教、中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和特质焦虑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H2:父母严厉管教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中学生特质焦虑。H3:压力知觉在父母严厉管教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H4:心理弹性在父母严厉管教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机制中起着调节作用,即直接效应被调节。本研究的最终假设模型图如下:
力感受是否威胁个体的内在平衡,以及个体能否利用内部资源来应付而采取有效的应付策略。而我国学者杨廷忠(2003)则认为压力知觉是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不利因素经过认知评价后产生的心理反应,并身心紧张和不适感的出现。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国内学者比较一致的认究将沿用杨延忠学者的观点。2.2.2 压力知觉的理论模型压力知觉理论模型的建构主要建立在 Lazarus&Folkman(1984)“压互作用理论”(Pressure cognitive interaction theory)的基础之上,该理论压力的过程是由四个基本环节所构成:潜在压力源、对潜在压力源的压力应对和压力反应。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基于压力知觉过程中四个之间的关系,包含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Lazaxus&Folkman(1984)的传统“压力认知交互作该理论模型中压力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之间的关系如图 2-1 所示:
图 2-2 日本学者本间昭·新名理惠的压力知觉理论模第三种观点:日本学者尾关(1994)等人提出的理论模型,反应可以由压力源直接产生,认知评价和应对也可以直接或间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图 2-3 日本学者尾关等人的压力知觉理论模型图2.2.3 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2.2.3.1 压力知觉与个体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昊智;;研训教师的心理压力知觉与原因分析[J];辽宁教育;2017年04期
2 冯燕;运动员压力知觉和应对策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7期
3 叶宝娟;朱黎君;方小婷;刘明矾;王凯凯;杨强;;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年04期
4 韩新生;吴佳;;贫困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未来控制感的调节作用[J];智库时代;2018年30期
5 郑茜茜;白福宝;杨柳;;大学生学习拖延类型与压力知觉、压力应对策略的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7期
6 汪明春;朱玉梅;;大学生压力知觉现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7 江小英;汪永光;杨荣梅;;浙江省科技工作者压力知觉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2018年07期
8 黄宝珍;赖燕群;杨琪;丁晶;;述情障碍与初中生压力知觉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0期
9 王大鹏;;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10 张琳娜;褚成静;;东莞市某高校医学研究生焦虑、压力知觉、应付方式与心理灵活性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大林;黄梅;吴文峰;;高职大学生压力知觉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张文献;陶婧;徐语旃;国露露;陈英敏;;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3 靳芳;杨灿;姬鸣;;心理控制源、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4 解缤;张俊利;;城市中年人身体锻炼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思瑾;卢家楣;;孕妇压力知觉与抑郁: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6 程珂炜;陆桂芝;;父母严厉管教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7 罗献明;李福海;马凤玲;何金彩;;大学生拖延与压力: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8 张孝义;闵思宇;王瑞乐;黄宝珍;杨琪;;压力对考研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安全感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金伟;自我心理干预8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笑怡;就业压力知觉量表的编制与青年人就业压力的调查[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琳;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压力知觉与问题解决能力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程珂炜;父母严厉管教对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本月;大学生压力知觉、希望和压力后成长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朱晓霞;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知觉、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8年
5 杨荣辉;幼师生学业状态与压力知觉、情绪状态、班级氛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史小爱;中学生压力知觉、状态焦虑与躯体化的关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8年
7 闫新慰;压力知觉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潘燕峰;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韧性、压力知觉、积极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思思;大学生压力知觉、应对方式和自我分化的关系及对抑郁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郭田芳;大学生D型人格、心理弹性、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00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80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