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2 05:14
   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一种品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但具有稳定性、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国内外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成分的较为成熟的研究有:5C模型、品格优势模型、发展资源模型、目标生活技能模型/4-H模型、以及中国青少年积极品质本土化模型。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技术,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由团队领导者根据成员组成的规模、特性、辅导的主题等方面能动地进行干预,以期改善成员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心理弹性等,促进成员的自我意识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成员的幸福指数。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这项技术来培养青少年积极品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本研究旨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提高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丰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也意在推广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响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理念:使心理健康课程避免学科化倾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工具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官群、孟万金编制的《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采用量化研究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使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测试初二年级的学生,后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成员招募并选择自愿报名者14人成为干预组,根据前测得分情况、性别、生源地、年龄等变量筛选出14名具有同质性的成员构成对照组。干预组每周日进行一次为时1.5小时、持续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分别在前测结束8周之后和16周之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进行后测和追踪后测取得量表得分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前测的数据分析表明同质。)2、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干预组的积极心理品质前测结果与后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异常显著,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显著提高。4、2个月之后的追踪测数据表明,干预组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依然与前测存在显著的差异,总分、公正与节制维度差异异常显著。追踪后测与后测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持久性,5、对照组的追踪测数据与前测数据差异不显著。后测数据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对照组成员在4个月内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量和干预组成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量差异显著,说明团体心理辅导使得干预组的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提高,并且在干预结束两个月之后提高的水平依然保持,效果持久。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48
【部分图文】:

成员,团体,数据,情况


单元反馈问卷体现了成员对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程度与其能动的接受情况,从图 3-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每位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情况的总体评价水平较高,平均水平较高,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合理,效果好。第一题“我能在这次团体中向人表达我的看法”的得分均值从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到第八次结束辅导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这一题目的内容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团体成员的参与度的变化趋势是总体上升的。第二题“我喜欢这次团体活动”可以反映出成员对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认可程度,这一题目的得分均分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得分均分总体水平较高,说明成员对团体的信任感在提高,也在不断地融入团体之中。第三题“我觉得在这次团体活动中学会了更加关怀别人”这一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团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状况。这一题的得分均值总体较高,但是不够稳定,这说明团体成员关系的建立状况总体较好,但是不能持续好的关系,这也是值得团体领导者深思的,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的过程中的引导不够。第四题“我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了”,这一题目反映的是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在团体中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这一题目的得分均值在第四次至第七次团体辅导中没有变化,在最后一次告别团体中得分上升,原因可能是领导

团体心理,成员,团体,团体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体经验很有意义”这一题目能非常直观的反映出成员对团体辅导的有效性评价这一题目的得分均分从第一次团辅开始就呈现较高值,比较第一次团体辅导和最后一次团体辅导的得分情况也有很大提升。说明成员对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都是认可的,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第八题“我觉得这次聚会大家相互信任并且彼此坦诚”,这一题目的得分均值几乎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反映出团体接纳程度、安全感的建立状况和人际关系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也能动地、真实地反映出团体成员的心理历程。第十题“我喜欢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这一题目反映的是团体成员对领导者的评价,这一题目在第六次的得分均分中出现了满分,除去第六次第一次至第八次的得分均分呈现上升趋势,这也反映出成员对领导者的评价较高认同感较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孟万金;张冲;Richard Wagner;;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研发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10期

2 林琳;柯晓扬;;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构想[J];教育探索;2013年02期

3 张晓娜;冯维;;免费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06期

4 官群;孟万金;John 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5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6 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1期

7 冯燕;试论体育运动对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凤翔;初中代数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 许诗颖;发展性团体辅导的有效与无效[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戴悦娜;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樊飞飞;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量表编制及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刘梅娟;心理健康活动课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7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837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