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与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3:09
   学校归属感(School Belonging)不仅表现在学生意识和情绪等心理层面对学校的认可,也表现在学生对学校的承诺和作为,是学生认可学校并主动参与、融入校园学习生活和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的一种情感。学校归属感对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业成就,减少问题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高水平的学校归属感。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提升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团体辅导方案,并检验其干预效果。研究一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武汉市两所中学五个年级共559名被试进行调查,了解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一般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干预研究做准备。研究二首先制定团辅方案,本次团辅方案的两个主题为“提高自我概念”与“改善同伴关系”,其中“改善同伴关系”主题为主,“提高自我概念”主题为辅,拟通过干预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进而干预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接着从研究一的被试中抽取学校归属感较差的40名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20名学生进行为期8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20名学生则进行外国历史纪录片观看活动,研究结果如下:1.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本研究中未发现学校归属感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和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r=0.68,P0.01),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和同伴关系水平显著正相关(r=0.65,P0.01),中学生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水平显著正相关(r=0.67,P0.01),中学生自我概念在同伴关系和学校归属感关系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β=0.30)。3.团体心理辅导后,两组被试在学校归属感上,交互效应显著F(1,38)=48.85,P0.001;在自我概念上,交互效应显著F(1,38)=11.76,P0.001;在同伴关系上,交互效应显著F(1,38)=11.23,P0.001。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显著改善高中生同伴关系,提高其自我概念水平,进而提高高中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48
【部分图文】:

归属感,学校,均值分析,对照组


?后蒯??图4.6学校归属感的均值分析??由图4.6可知,学校归属感的干预组、对照组的前测均值差异不大。学校归属??感的后测均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4??

自我概念,均值分析,对照组,同伴关系


?后删??图4.7自我概念的均值分析??由图4.7可知,自我概念的干预组、对照组的前测均值差异不大。自我概念的??后测均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0?:?■???-:=!=■=_,??阻瞧?■?*且??3D??????■??:E?士?£3i?二??前》]?后蒯??图4.8同伴关系的均值分析??由图4.8可知,同伴关系的干预组、对照组的前测均值差异不大。同伴关系的??后测均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5??

同伴关系,均值分析,对照组,自我概念


前蒯?后删??图4.7自我概念的均值分析??由图4.7可知,自我概念的干预组、对照组的前测均值差异不大。自我概念的??后测均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0?:?■???-:=!=■=_,??阻瞧?■?*且??3D??????■??:E?士?£3i?二??前》]?后蒯??图4.8同伴关系的均值分析??由图4.8可知,同伴关系的干预组、对照组的前测均值差异不大。同伴关系的??后测均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步荣;;浅谈中职学困生归属感培养[J];亚太教育;2015年25期

2 谢玉兰;阳泽;;影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11期

3 孙晓霞;;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之间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2年59期

4 潘发达;王琴;宋丽丽;丁锦宏;戴家隽;;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5 孔令艳;姜小燕;纪春磊;;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6 庞海波;;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7 潘晓蕾;徐琴美;;美院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8 陈定湾;何凡;刘碧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9期

9 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10 刘志军;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大学生依恋回避、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困扰的关系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冯莉倩;团体辅导对“3+2”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宋树坤;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对学校归属感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4 王莉红;中职生学校归属感、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海霞;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娅丛;中职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丽;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文和;小学生同学关系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段美林;包头市某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校归属感及学校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贾红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2学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自卑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5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855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