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
本文关键词: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沟通与理解是建立现代社会生活道德的重要基础和途径,公共理性包含的原则、精神等正是沟通与理解的最好体现。公共理性是公民的理性在公共领域中的运用,它以个人为基础并对个人有普遍的约束力,是公民的一种理性能力、道德能力,关注的主题是公共利益。 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市场化和价值的多元化及学校公共理性教育的缺失呼唤开展公共理性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精神。在民主多元社会中,政党执政除了要代表自身阶级利益的同时,还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性,表达出社会公共利益、民意的要求,允许公民积极有效地参加一定的政治活动、表达政治意见和政治观点,但又要寻求各种观点之间的平衡点,将不同的政治观点和利益冲突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代表更大范围的民意,即公共利益,以期建立稳定的基本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要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政党执政就需要坚持公共理性的准则。市场经济具有公开、自由的特征,并且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特性使得市场经济有助于公共理性的形成,但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容易带来不平衡和不协调,要保障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就需要公共理性的规范调节。价值取向多元化向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社会秩序已经不再依赖于一种共享的道德价值理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内容和道德教育方法出现了危机致使一些人不再信任任何道德,在精神空虚的同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社会道德整体沦丧;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争论的各方都站在各自的理论立场上,谁也说服不了谁。社会道德迫切需要在多元中寻求共识,而公共理性恰恰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公共理性的重要价值促使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展开公民道德教育,补上所欠缺的公共理性教育这一课。学校的学生未来都将成为社会的公民,将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与他人合作、达成共识,而要做到这些,学校应重新承担起责任,开展公共理性指导下的公民道德教育。迄今为止,我国公民社会由于经济、伦理、政治传统等因素而导致公共理性的发育还不成熟,急需完善。正是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即借用西方关于公共理性的研究理论试图论证其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从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领域论述培养儿童成为具有理性的未来公民的原则与方法。开展学校公共理性教育的过程中,在遵循教育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同时,通过采取平等开放的教育方式,着重提升学生运用公共理性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培养学生公共理性思维能力。鉴于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公共理性的发展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障碍,所以本文在文末也提及了一些保障措施——法纪监督与学校德育体制建设。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缺乏以道德教育为视角的研究。 本文采用了历史追溯法,尽量收集了本文涉及的第一手资料,对传统理性、公共理性、公共领域的概念进行了历史的追溯。此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公共理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明确相关概念及其相互的关系;有利于为各学校实施道德教育提供某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公共理性 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0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3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0-1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2-13
- (一) 研究目的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四、研究方法13
- 第一部分:公共理性刍议13-27
- 一、公共理性的内涵与特征13-24
- (一) 公共理性的内涵13-22
- (二) 公共理性的特征22-24
- 二、西方及我国公共理性的历史追溯24-27
- (一) 西方公共理性的历史演变24-25
- (二) 我国公共理性精神的历史演变25-27
-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中开展公共理性教育的必要性27-36
- 一、民主政治社会的要求27-30
- 二、市场经济的需要30-31
- 三、多元文化时代的要求31-33
- 四、公共理性教育缺失的现实考察33-36
- (一) 道德教育价值缺失公共理性精神34-35
- (二) 道德教育方法缺失公共理性理念35-36
- 第三部分:道德教育中实现公共理性教育的路径36-42
- 一、公共理性教育的目的36-38
- (一) 提升学生运用公共理性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37
- (二) 培养其理性能力,,着力塑造学生的公共理性37
- (三) 通过采取平等开放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讨论、练习、实践中培育其公共责任感和公共生活能力37-38
- 二、公共理性教育的实施原则38-39
- (一) 教育性原则38
- (二) 开放性原则38-39
- (三) 实践性原则39
- 三、学校道德教育中公共理性发展的保障39-42
- (一) 法纪监督39-40
- (二) 学校德育体制建设40-42
- 结束语42-43
- 注释43-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睿;胡颖蔚;;昆体良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2 黄建洪;施雪华;;论公共理性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田晓媛;;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特点及现实价值[J];理论经纬;2010年00期
4 龙太江;;维权抗争中的妥协理性[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5 李科;;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范式的现实境遇与逻辑转换——从“价值理性”逻辑到“公共理性”逻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雷转运;;公共理性在社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7 尹春杰;;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教育的比较解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王立山;;浅析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学周刊;2011年25期
9 付强;;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方法[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春泽;;论协商民主理论价值原则的政治文化根源——以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为视角[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廖申白;;正义、和平善治与公共理性(提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邵;;学校道德教育困惑的几点创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张建仁;;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之分歧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芳;;公共政策中的公共理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海龙;;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道德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施雪华;黄建洪;;公共理性、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教师 朱四倍;允许“试错”显现政府公共理性[N];四川日报;2008年
2 朱四倍;官员迷信考问公共理性[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何怀宏;诉诸公共理性[N];经济观察报;2003年
4 李海青;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公共理性[N];学习时报;2007年
5 杨团;培育公民意识呼唤公共理性[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李海青;公共理性实践的两大领域[N];学习时报;2007年
7 谢涛;公厕全面免费彰显政府公共理性的回归[N];法制日报;2007年
8 刘隽;“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7年
9 清华大学哲学系 周谨平 谢惠媛 整理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迈克·沃尔泽(Michael Walzer) 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万俊人 清华大学教授 贝淡宁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 巴萨尔(Bashir Bashir) 萨里(Avner de-Shali)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斯蒂芬·马塞多(Stephen Macedo) 台湾大学教授 江宜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维森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托马斯·博格(Tomas Pogge);重建当代政治哲学:公共理性与社会和谐交织[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马光远;以公共理性共赴时艰[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结发;公共理性:社会和谐的一个维度[D];复旦大学;2010年
2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阳春;教育制序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汪辉勇;公共价值论[D];湘潭大学;2008年
6 钟英法;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晓玲;执政之善[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杜霁雪;民主审议与正当性[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丹;作为政治建构的公共理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邓毅;宪政民主的道德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晓;法学视野下的公共理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豪;论多元社会中公共理性的可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郝凤姣;古代道德教育方法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启示[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5 高孟浪;从工具理性到公共理性:环境立法认识论的转变及意义[D];河海大学;2006年
6 贾海慧;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公共理性及其培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张鹏;罗尔斯公共理性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雁;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清;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背景与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荆文凤;罗尔斯公共理性的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