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规划、实施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21:31
本文关键词:“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规划、实施与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南京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的任务和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问题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堪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考核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手段亟待改进。本论文正是基于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作所做的全方位、多层面的调研,结合国内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开展状况,对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规划、实施与后评价进行了新的设计。 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思想道德研究和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研究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接着,论文重点介绍了项目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并对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详尽的分析。 最后,论文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特征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组织规划做出设计,其中主要包括工程组织机构和空间布局的设置;对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实施控制机制作出设计,其中包括实施基本原则、监测方式设计、监测流程设计、预警机制设计等;设计了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实施后评价的具体方案,其中包括后评价基本思路、后评价指导思想、后评价指标选择、后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与构建。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监测工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
- 1.2 思想道德的内涵9-12
- 1.3 国内外思想道德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外思想道德研究12-13
- 1.3.2 国内思想道德研究13-14
- 1.4 国内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现状14-17
- 1.4.1 国内外对未成年的界定14-15
- 1.4.2 国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15-17
- 1.4.3 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研究17
- 1.5 国内外思想道德状况监测研究现状17-21
- 1.5.1 国内理论界对思想道德状况监测的研究17-18
- 1.5.2 国内思想道德状况监测的主要实践18-20
- 1.5.3 国外对思想道德状况监测的研究及启示20-21
-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解决的主要问题21-22
- 1.7 本文的组织结构22-23
- 2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回顾23-38
- 2.1 项目与项目管理23-26
- 2.1.1 关于项目的几个基本概念23-24
- 2.1.2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特点24-25
- 2.1.3 项目管理的内容25-26
- 2.2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与特点26-29
- 2.2.1 工程项目的定义与特点26-27
- 2.2.2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27-29
- 2.3 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29-30
- 2.4 论文相关项目管理理论30-38
- 2.4.1 项目管理的过程30-32
- 2.4.2 项目启动过程32-34
- 2.4.3 项目规划过程34-35
- 2.4.4 项目执行与监控过程35-37
- 2.4.5 项目收尾过程37-38
- 3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可行性分析38-53
- 3.1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分析38-46
- 3.1.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方法设计38-39
- 3.1.2 南京市未成年人生活环境分析39-40
- 3.1.3 南京市未成年人日常行为分析40-41
- 3.1.4 南京市未成年人心理状况分析41-43
- 3.1.5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总体特征43-46
- 3.2 监测工程开展的必要性分析46
- 3.3 监测工程开展的可操作性分析46-53
- 3.3.1 监测环境优越46-48
- 3.3.2 监测方法科学48-50
- 3.3.3 监测基础扎实50-51
- 3.3.4 监测保障有力51-53
- 4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组织规划53-61
- 4.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特征53-54
- 4.1.1 监测工程网络的中立性53
- 4.1.2 监测工程操作的规范性53
- 4.1.3 监测工程体系的可操作性53-54
- 4.2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组织机构54-57
- 4.2.1 监测工程组织机构体系的原则54
- 4.2.2 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需满足的条件54
- 4.2.3 监测工程组织机构设置的具体安排54-57
- 4.3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空间布局57-61
- 4.3.1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监测点的确定条件57
- 4.3.2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监测点的数量规模57-58
- 4.3.3 确定选择监测工程监测点的布局标准58-59
- 4.3.4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监测点空间布局的确定59-61
- 5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实施控制61-71
- 5.1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实施基本原则61-63
- 5.1.1 科学性原则61
- 5.1.2 客观性原则61-62
- 5.1.3 系统性原则62
- 5.1.4 综合协调原则62-63
- 5.2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监测方式设计63-64
- 5.2.1 主要监测方式63
- 5.2.2 监测发展现状63-64
- 5.2.3 监测方式改进64
- 5.3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实施过程设计64-68
- 5.3.1 监测工程项目的WBS64-66
- 5.3.2 监测工程时间进度管理66-67
- 5.3.3 监测工程成本投入管理67-68
- 5.4 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预警机制设计68-71
- 5.4.1 预警标志识别68-70
- 5.4.2 预警对策设计70-71
- 6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实施后评价71-84
- 6.1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后评价思路71-72
- 6.1.1 从未成年人主体自身出发71
- 6.1.2 从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出发71-72
- 6.2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后评价指导思想72-75
- 6.2.1 监测工程后评价的主要理念72-73
- 6.2.2 监测工程后评价的基本原则73-74
- 6.2.3 监测工程后评价的研究方法74
- 6.2.4 监测工程后评价的主要步骤74-75
- 6.3 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后评价体系框架75-84
- 6.3.1 监测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75
- 6.3.2 监测工程后评价指标的选择75-81
- 6.3.3 监测工程后评价指标权重计算81-84
- 7 总结与展望84-85
- 7.1 主要研究成果84
- 7.2 研究展望84-85
- 致谢85-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9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研讨会”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吴新兰;;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刘存信 ,唐圣玉;中国贫困监测系统研究[J];调研世界;1995年02期
4 彭一心;对教学观念的重新审视与理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李东;让花季永远灿烂——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与思考[J];法律与生活;1998年08期
6 黄健;;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广西党史;2006年01期
7 余颂;贵州可持续消费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会增,赵立强,吴子国,郑建宇;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监测体系的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陈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强春风;;网络社会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21期
本文关键词:“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监测工程”的规划、实施与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