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攻击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内不少研究者也尝试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方法对攻击性进行考察。大量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人类的攻击性更具有内隐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本研究对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的预测和控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179名学业不良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进行考察,并使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自尊和抑郁对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比学业优秀学生强。 2、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无显著性别差异。 3、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在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中差异显著。 4、父母教养方式(父亲的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同伴关系对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无显著的预测作用。 5、自尊是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直接预测变量,同时又是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惩罚严厉)和内隐攻击性的重要中介变量。抑郁是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直接预测变量,同时又是父母教养方式(父亲惩罚严厉)和内隐攻击性的重要中介变量。
【关键词】:学业不良 内隐攻击性 父母教养方式 同伴关系 社会支持 自尊 抑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想10-27
- 1.1 攻击性与攻击性行为的定义10-11
- 1.2 攻击性研究方法11-15
- 1.3 攻击性理论发展及研究趋势15-19
- 1.4 内隐攻击性的相关研究19-22
- 1.5 学业不良与攻击性行为22-25
- 1.6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5-27
- 第二章 实证研究部分27-34
- 2.1 研究对象27
- 2.2 研究工具27-33
- 2.3 研究过程33-34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4-46
- 3.1 学业不良学生与学业优秀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比较34-35
- 3.2 学业不良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家庭结构因素分析35
- 3.3 学业不良学生的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自尊、抑郁的相关分析35-37
- 3.4 不同内隐攻击程度学业不良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自尊、抑郁等变量间的差异37-38
- 3.5 回归与路径分析38-46
- 第四章 讨论46-53
- 4.1 学业不良学生与学业优秀学生内隐攻击性比较46
- 4.2 学业不良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家庭结构因素分析46-48
- 4.3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自尊、抑郁对学业不良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48-53
- 第五章 结论与局限53-54
- 5.1 结论53
- 5.2 研究的局限性53-54
- 附录54-61
- 附录A: IAT测试54-56
- 附录B: 社会支持量表56-57
- 附录C: 自尊量表57-58
- 附录D: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58-59
- 附录E: 抑郁自评量表59-60
- 附录F: 同伴关系量表60-61
- 参考文献61-66
- 后记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杭英;;学业优秀者和学业不良者的倒摄抑制比较——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角度[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2 田媛;周宗奎;谷传华;范翠英;魏华;;网络中暴力刺激对青少年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3 沈烈敏;;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懈怠心理[J];大众心理学;2003年04期
4 张信飞;;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跃德;吴阳;张东;;体育院校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罗华;施春华;陈友庆;;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内隐利他性关系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孔素容;何娇;冯建新;尹小磊;;初中生与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周颖;刘俊升;;内隐攻击性低唤醒—高激活理论——基于ERP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婵媚;;不同攻击情境下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永军;;《开发后进生心理潜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崔丽娟;胡海龙;吴明证;;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郝兴昌;盖永婷;;运动员与大学生群体间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郝兴昌;佟丽君;盖永婷;;运动员与大学生两类人群间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葛操;黄鹤;;大学生内隐、外显攻击性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茅卫东;对于他们,仅有关爱是不够的[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万金淼;对中医药学校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对策[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田琳琳;其实我们不懂差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永登县龙泉寺镇初级中学 王佐尧;也谈八年级英语学习[N];甘肃日报;2010年
5 杜黎明;六十载:争创农村一流特色名校[N];南充日报;2008年
6 钱志亮;班额座位学问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记者 范绪锋;学业不良儿童应受重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虹口教育的品牌 素质教育的旗帜[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丁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内部表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丽雅;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陈显莉;暴力起因对高、低道德判断能力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颜华平;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友谊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萍;一位初中学业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丽;初中生“非智力型”学业不良成因与转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锋;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苗苗;阈下启动类型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8 陈艳;情绪调节策略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阳威;情景线索对运动员内隐攻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莲;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