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现代德育的公共属性与内在属性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18:33
  传统德育包括个体本位下的内在属性与社会本位下的公共属性,前者以满足个体道德诉求为初衷、以发掘个体内在潜能为动力、以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为目标;后者则立足社会发展需要、明确社会规范要求、维系社会公共关系。现代德育是将社会相通的道德标准与个体自发的道德诉求相结合的教育过程,价值观念趋同、文化积淀共通、教育方向一致等德育发展规律推动二者融合。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现代德育内在属性向公共属性的有序转化,加强公共元素对内在属性的改造,进而实现德育公共属性与内在属性的有机融合。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39(2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公共与内在均是传统德育的主体属性
    (一)个体本位下的内在属性
        1. 以满足个体道德诉求为初衷
        2. 以发掘个体内在潜能为动力
        3. 以实现个体生命价值为目标
    (二)社会本位下的公共属性
        1. 立足社会发展需要
        2. 明确社会规范要求
        3. 维系社会公共关系
二、公共与内在相互融合是现代德育的重要趋势
    (一)价值观念的趋同性
    (二)文化积淀的共通性
    (三)教育方向的一致性
三、推进德育公共属性与内在属性“转化—改造—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推动内在属性向公共属性的有序转化
        1. 营造校园文化的德育氛围
        2. 推动德育导向的校园交往
        3. 增强学科课程的德育引导
    (二)加强公共元素对内在属性的改造
        1. 主体上多元化吸收引进
        2. 运作上科学化设计架构
    (三)推动德育质效提升导向下的有机融合
        1. 以各方力量凝聚实现资源优化
        2. 以结构形式创新促进教育发展
        3. 以系统培育方式确保持续成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视角下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初探[J]. 江东杰.  教育科学论坛. 2018(33)
[2]高校德育课程生活化教学探析[J]. 朱吴生.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8)
[3]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整体功能[J]. 胡智鹏.  劳动保障世界. 2018(27)
[4]大数据运用于学校德育的价值属性分析[J]. 孙文云.  中小学德育. 2018(03)
[5]论思政教育的属性、态势和功能[J]. 赵龙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6]具身德育:源泉、体系、模式——二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 孟万金.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1)



本文编号:3188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188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