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8:00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这个概念。近十几年来,尤其以Snyder为首的美国Kansas大学心理系的希望研究实验室的系列工作,对教育、医学、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证明个体内在的希望特质与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的相关。 本研究在探讨“希望”这一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修订适合中学生的《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通过对290名中学生被试的试测和460名被试的实测后的数据分析,研究了量表的信、效度和中学生群体的差异特征;2.编制了《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团体干预训练方案》,并采用实验法,对56名中学生被试进行了8个单元、共计2个月的希望特质的干预训练研究。3.对干预训练的效果进行了量和质的评估分析研究。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各分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问卷整体上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希望特质水平的有效、可靠的工具;2.从整体看,中学生的希望特质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随着年级升高,其希望特质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高一年级学生与初三年级的学生相比,希望特质水平有小幅度提升;3.中学生在总体希望特质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在动力思维、路径思维和总体希望水平的平均分都高于女生;4.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路径思维和总体希望水平上,动力思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希望特质的团体干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的希望特质水平;6.希望特质的团体干预训练可以同时改善个体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其中对路径思维的改善尤为显著;7.希望特质的增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 希望特质 班级团体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引言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30
- 1 希望(hope)和希望理论(hope theory)12-27
- 1.1 希望概念的界定12-20
- 1.1.1 希望:情绪12
- 1.1.2 希望:认知12-14
- 1.1.3 希望:认知情感的整合观14
- 1.1.4 Snyder 的希望理论14-18
- 1.1.4.1 目标(goals)14-15
- 1.1.4.2 路径思维(pathway thinking)15-16
- 1.1.4.3 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16-17
- 1.1.4.4 障碍(Barriers)17-18
- 1.1.4.5 想法决定情绪(thoughts drives feelings)18
- 1.1.5 希望特质的形成机制18-20
- 1.2 希望特质理论与其它相关理论的比较20-22
- 1.2.1 Seligman 的乐观理论(optimism)20
- 1.2.2 Scheier 和Carver 的乐观理论(optimism)20-21
- 1.2.3 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21
- 1.2.4 自尊理论(esteem theories)21-22
- 1.2.5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22
- 1.3 有关希望的测量学的研究22-23
- 1.3.1 Gottschalk(1974)的希望量表(hope scale)22
- 1.3.2 Miller(1988)的希望特质量表22
- 1.3.3 Snyder(1991)的希望特质量表22-23
- 1.3.4 希望特质量表(TTHS)23
- 1.3.5 儿童希望量表(CHS)23
- 1.3.6 幼儿希望特质量表(YCHS)23
- 1.3.7 幼儿希望量表-故事本(YCHS-SF)23
- 1.4 提高希望水平的心理干预研究(hope invention)23-26
- 1.4.1 Tolltt & Thomas 的针对老兵的干预研究23-24
- 1.4.2 Klausner 等人针对抑郁症老人的干预研究24
- 1.4.3 Iriving, Snyder, Gravel, Hanke, Hiberg & Nelson 的干预研究24-25
- 1.4.4 McDermett 等人对儿童做的教育实验25
- 1.4.5 Lopez 等人的希望导航项目25
- 1.4.6 张青方关于提高大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研究25-26
- 1.4.7 廉串德关于希望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的中英对比研究26
- 1.4.8 陈怡蒹关于提升国中体育班学生生涯发展概念与希望感的实验研究26
- 1.5 与希望理论相关的其它实证研究26-27
- 2 问题的提出27-30
- 2.1 本研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27-28
- 2.1.1 关于中学生希望特质的测量工具27-28
- 2.1.2 中学生希望特质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28
- 2.1.3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及其效果研究28
- 2.2 研究意义28-30
- 2.2.1 理论意义28-29
- 2.2.2 实践意义29-30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30-54
- 研究Ⅰ 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的修订30-36
- 1 研究目的30
- 2 研究假设30
- 3 初测问卷的修订与分析30-32
- 3.1 量表的修订30-31
- 3.2 初测问卷结果分析31-32
- 3.2.1 效度分析31
- 3.2.2 信度分析31-32
- 4 正式问卷的结构效度和测量指标分析32-35
- 4.1 结构效度分析32-33
- 4.1.1 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的结构效度32-33
- 4.2 区分度分析33
- 4.3 信度分析33
- 4.4 效标效度分析33-35
- 5 小结35-36
- 研究Ⅱ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群体特征分析36-39
- 1 研究目的36
- 2 研究假设36
- 3 研究方法36
- 4 结果与分析36-38
- 4.1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年级差异36-37
- 4.2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性别差异37-38
- 4.3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城乡差异38
- 5 小结38-39
- 研究Ⅲ 中学生希望特质干预实验研究39-54
- 1 研究目的39
- 2 研究假设39
- 3 研究方法39-44
- 3.1 被试39
- 3.2 实验设计39-40
- 3.3 测量40-41
- 3.3.1 前测40
- 3.3.2 后测40
- 3.3.3 训练过程中的效果评价40-41
- 3.4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团体干预训练方案》41-44
- 3.4.1 前测43
- 3.4.2 干预阶段43-44
- 3.5 统计方法44
- 4 提高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干预训练活动方案设计背景44-45
- 4.1 方案设计的基本理念44
- 4.1.1 方案设计的基本理念44
- 4.1.2 干预训练的目的44
- 4.2 干预训练的主要理论和技术依据44-45
- 4.2.1 认知行为理论和技术(CBT)44-45
- 4.2.2 个人叙事技术(SNT)45
- 4.2.3 问题解决模型(PSM)45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45-49
- 5.1 干预前后实验班、控制班在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统计结果比较45-48
- 5.1.1 实验班、控制班前测差异比较45-46
- 5.1.2 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差值差异比较46-47
- 5.1.3 学生对班会活动的感受47-48
- 5.2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访谈结果及分析48-49
- 5.2.1 方法和结构48
- 5.2.2 访谈结果分析48-49
- 6 干预方案的评价49-53
- 6.1 关于《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团体干预训练方案》效果的定量评价49-51
- 6.2 关于训练方案的定性评价51-53
- 6.2.1 班会活动51-53
- 6.2.2 同时开展其他活动53
- 7 小结53-54
-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54-59
- 1 关于Snyder的两因素希望特质理论54
- 2 关于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的修订54-55
- 3 关于中学生希望特质的群体特征分析55-57
- 3.1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年级差异55-56
- 3.2 中学生希望特质的性别和城乡差异56-57
- 4 关于《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团体干预训练方案》的思考57-58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8
- 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8-59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77
- 后记77-7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宁丹;杨光辉;;国内希望研究述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苗元江;赵英;刘文凤;;大学生 中学生希望与幸福感比较研究[J];校园心理;2011年06期
3 钟剑涛;;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希望特质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燕飞;员工希望、幸福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陈玉焕;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前瞻性应对方式及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孔凡华;中学生希望特质、应对方式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蕴博;中学生希望特质两种干预方案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卓;大学生希望特质对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李敏;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希望的关系研究及其教育启示[D];河南大学;2012年
7 刘慧;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希望及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晶;希望课程对儿童希望及复原力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2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