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中韩近代教育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5:11

  本文关键词:中韩近代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韩近代教育制度,是在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开始起步的。中、韩社会的变动构成了中、韩近代教育变动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分四章介绍中、韩的近代教育制度。其中第一章阐述中、韩近代教育产生的社会基础,侧重从文化的教育予以说明;第二章分述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其中着重讨论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历的四个阶段、新式教育的发展概况、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教育以及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第一部学制的制定和实施;第三章分述韩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包括西欧教育学书籍的传入、学习师范的留日学生的派遣,以及韩国国内新式教育机构的设立等;第四章结语是对中、韩近代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的一些简单思考。 通过中、韩两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在近代社会巨变的背景下,两国是如何综合国内外因素开始本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的。
【关键词】:中国 韩国 教育制度 近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0-05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2
  • 第1章 中韩近代教育产生的社会基础12-19
  • 1.1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动12-14
  • 1.2 近代韩国社会的变动14-16
  • 1.3 中韩两国近代教育开端之比较16-19
  • 第2章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19-50
  • 2.1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9-21
  • 2.2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阶段21-26
  • 2.2.1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1861-1894)21-22
  • 2.2.2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1895-1898)22-24
  • 2.2.3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899-1903)24-25
  • 2.2.4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1904-1911)25-26
  • 2.3 中国近代各级各类新式教育的发展26-41
  • 2.3.1 近代教育的萌芽时期(1862-1902)27-38
  • 2.3.2 中国近代教育的成长时期(1903-1911)38-41
  • 2.4 西方教会在中国办的教育41-46
  • 2.5 中国近代学制体系的建立——自西洋至东洋的选择46-50
  • 第3章 韩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50-68
  • 3.1 韩国引进西欧教育的背景——大量西欧教育学书籍的传入50-51
  • 3.2 韩国的留学生派遣及其教育活动51-57
  • 3.3 汉城师范学校的设立及西欧教育学的引进57-62
  • 3.3.1 汉城师范学校的设立57-60
  • 3.3.2 私立教师培养机构的成立及教育学教育的开展60-61
  • 3.3.3 以日本为中介,间接接受德国教育学61-62
  • 3.4 韩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62-68
  • 3.4.1 教育立国诏书的颁布64-65
  • 3.4.2 使用朝鲜语的学校制度65-66
  • 3.4.3 传教士设立的基督教系近代学校66
  • 3.4.4 民间私立学校66-67
  • 3.4.5 朝鲜近代学校具有的特征67
  • 3.4.6 余论67-68
  • 第4章 结语——对中韩近代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的简单思考68-74
  • 4.1 殖民主义时代的韩国教育近代化68-71
  • 4.2 殖民主义时代的中国教育近代化71-74
  • 参考文献74-76
  • 致谢76-7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张珍珍;;教会学校与安徽教育近代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张珍珍;朱镜人;;教育交流对安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方家峰;;盛宣怀的高等工业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7 李海红;;试析李提摩太的基督教思想——以其在《万国公报》上的言论为例[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8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胡小君;浅论民国时期教会中学的英语教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韩德民;;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维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卓恺返;;鲁迅的历史教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乐群;;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杰;;盛宣怀与中国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翟广顺;;容闳与晚清幼童出洋“教育计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s

本文编号:334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4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