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
本文关键词: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今天,科学技术已经上升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现代技术被赋予了深刻的价值内涵。任何技术都荷载着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体现着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价值追求。相对于科学,陈昌曙认为,技术是一种手段或技能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与经济领域相关,故技术价值论是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中心。技术的价值论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技术的善用之道。 伴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发展,教育逐渐进行着“技术化”改造,教育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一种使教育“技术化”的学科。系统的教育技术产生以后,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影响。然而,教育技术研究无法停下来思考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其强烈的实践性并不意味着高效的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引发了许多价值问题,如道德伦理问题、文化问题(如网络文化形成)等。而要揭示和理解教育技术的价值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需要一个强大的理论批判工具,这就是现代技术哲学的优秀成果。本文立足于技术哲学对于技术价值的研究,解读教育技术的价值,并对教育技术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价值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尤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负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可能途径,力求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基础理论的诠释。除了界定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及其价值的内涵外,对于技术哲学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进行了论证:把教育技术纳入了哲学的研究框架之中,对于技术哲学对于价值论研究的基本结构和问题进行了阐释,为下文对于教育技术的价值研究确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对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荷的研究。从技术哲学界对于价值负荷的争论入手,分析了关于教育技术技术价值负荷的争论的相关理论,并对于作为工具理解的教育技术思想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为下文教育技术的价值研究确立了基本前提。 第三部分立足于技术哲学的价值论,对于教育技术的价值论做结构性思考,提出了教育技术价值研究的体系。并指出在教育技术的正、负效应产生的机理。 第四部分提出了教育技术带来的负效应及其具体形式,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0-05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一、问题的缘起9
- 二、研究意义9-11
- 第一章 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与教育技术11-19
- 一、一般理论的阐述11-14
- 二、技术哲学与教育技术的哲学研究14-16
- (一) 教育技术的哲学研究现状15
- (二) 教育技术的哲学研究一般框架15-16
- 三、技术哲学的价值论研究16-19
- (一) 技术价值的一般特点16
- (二) 技术价值的伦理理解16-19
- 第二章 教育技术负荷价值的理论阐释19-26
- 一、关于技术价值负荷的争论19-23
- (一) 技术价值中立说19-20
- (二) 技术价值负荷说20-23
- 二、教育技术的工具论批判23-26
- (一) 技术哲学对工具论的批判23
- (二) 对教育技术实践中工具论的批判与反思23-26
- 第三章 教育技术的价值论研究的基本问题26-29
- 一、教育技术的价值内涵26-27
- 二、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载与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27-29
-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正效应27-28
- (二) 现代教育技术的负效应28-29
- 第四章 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负效应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29-36
-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负效应一般表现29-32
- (一) 负效应的内在表现29-31
- (二) 负效应的外在表现31-32
- 二、负效应存在的根源32-34
- (一) 价值根源32
- (二) 人类认识的根源32-33
- (三) 经济根源33
- (四) 社会根源33-34
- 三、怎样应对教育技术负效应34-36
- (一) 对出现问题的分析34
- (二) 解决负效应的可能途径的探讨34-36
- 结论36-38
- 注释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43-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咏梅;;中国技术哲学的实践传统及其当代意义——纪念《从“积木式机床”看机床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发表50周年[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夏保华;;重构技术哲学的“学科共识”——德克斯及其《发明哲学》[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万长松;陈凡;;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戚本芬;;技术的解释与估价[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赵芬妮;胡锡安;;从古代技术特点探求技术哲学本质[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肖显静;;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看生态技术的确立[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凡;庞丹;王健;;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eter Kroes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潘恩荣 译;技术哲学:从外在进路到内在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何自英;时代呼唤技术哲学的发展[N];科技日报;2000年
3 刘晓君 茅炫;关于技术哲学的演进[N];光明日报;2004年
4 赵晖;《社会技术哲学》:一部创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5年
5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何立松;也谈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N];学习时报;2005年
7 刘丹;技术哲学视角下的装备制造业考察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8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吴晓江;当代中国哲学的新生长点[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所有的科学都是具体化于各种技术中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钦文;技术哲学大师约纳斯口述自传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5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雪;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8 张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斌;痛苦的炼金术——论技术在实践中的可能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廖彦凯;米切姆技术哲学思想及其对技术创新的解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