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

发布时间:2017-04-29 02:04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世纪之交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标志着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从教育哲学角度来审视,我国新课程的这种价值转型,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知识论、人学观的转换紧密相关。在知识论转换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的动态性、建构性、开放性、内在性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在人学观方面,人们开始超越以往对“人”抽象化、静态化、空洞化的认识,强调了“人”本然具有的生命性、主体性、能动性、自为性、超越性等应然性的向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人知识论、人学观的转换,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知识论的前提和鲜活的人学基础。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新课程 价值转型 知识论 人学观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EHA03043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04年度重大项目(课题编号:200402005)。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当前正如火如茶地向前推进的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我国时下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主题。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认识之下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 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这 一根本目标,新课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3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4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5 李火林;人的开放性与人的本质力量系统的生成[J];浙江学刊;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闰青;;课堂教学:让学生诗意地存在[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9期

2 李海霞;;基于语文学科的研究性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33期

3 陈作松;张惠红;;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系统教学设计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杨跃;困惑与超越: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观的转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1期

5 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6 贾宏;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红,冯廷勇;4~5岁儿童单双维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8 潘柳燕;成长与超越: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艾朝阳;语言能力天赋论与建构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孔宪遂;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标;中国学前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静;自然之自然与人之自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何秀琼;福清市第三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殷久华;高中思想政治课集体主义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君;现代汉语渐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彩霞;论教学民主及其实现的条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珂;关于大学生求学满意度的探讨[D];湖南大学;2007年

8 宋明华;吕西安·戈德曼悲剧观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张悦颖;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与学校科学管理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介人;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立新功——第十七个教师节献词[J];陕西教育;2001年09期

2 周海银;面向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论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7期

3 孙杰;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的四个关注点[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4 张长林;学生参与是政治课教学的灵魂——试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参与[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年12期

5 宋维华;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04期

6 何兆华;新课程改革中的校长培训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2年07期

7 ;新课程改革研修班结业[J];安徽教育;2002年11期

8 张晖,张丽,孙福孟;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新型小学教师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陈利平,卢晓华;理解动因·消除困惑·实现跨越——来自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范光基;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为新课程改革服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毅;;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问题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王克荣;;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认识和做法[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王静;;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和思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张风兰;;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6 李志方;王荣法;;论微型实验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作用[A];微型化学实验专辑论文集[C];2004年

7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白金霞;;浅谈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力根 陈青峰;塑造美好灵魂的人[N];江西日报;2000年

2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推进教师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辛丽娟;为了每一个孩子[N];吉林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赵显坤;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赵显坤;早起步 争主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张廷凯;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苟正斐;甘肃:凸现一个“新”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刘运东 刘玉林;为教师的阅读提供4种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记者 张真弼;十堰新课程教师持证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中国石化管道中学 陈强 段圣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软件[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及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薛国凤;冲突与和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萍;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宇红;试论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佳;德育新课程改革中德育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妙娥;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游涛;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红;城乡结合部中学历史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富国;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郝晓;中日高中新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3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