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中的幂律法则:基于开放与平衡流系统的新指标
发布时间:2021-10-21 14:13
"互联网+"时代表现出的一大显性特征为信息超载,人类有限的注意力成为一种稀有资源/能量,因此保有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获得在线教育创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从生物学中克莱伯的3/4定律来看,集体注意力流系统与外界进行的"能量消耗"(集体注意力的积聚与耗散),维系着课程学习空间的"体重"(集体注意力的流转量)。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在线学习的复杂性、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纳入理论框架,可以构建在线课程的开放与平衡的集体注意力流系统。因此,对"学堂在线"平台《心理学概论》MOOC课程展开的研究发现,在线学习中集体注意力的交换量与流转量之间,同样遵循复杂系统中的普适性幂律法则。即集体注意力课程空间中学习者的集体注意力的积聚量/耗散量(与外界的交换量)的指标,会随着集体注意力的总流转量的增长,而呈现类似生物体的异速增长趋势,幂律法则中的参数r可作为集体注意力保有率的指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指标不受时间、学习者人数与点击总量的影响,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指标;相对于辍学率等其它评价指标而言,更具有公正与客观性。该研究结果,为建设开放与灵活的未来学习环境,提供了监测预警方面分析新思路。
【文章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2019,3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在线学习中的生态理念
(二) 复杂系统中的幂律法则
三、研究方法
(一) 概念框架
(二) 案例选取
(三) 研究假设
四、研究结果
(一) 课程保有情况
(二)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保有情况
五、分析与讨论
六、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郑旭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4)
[2]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给养的“一主体、两匹配”3M设计模型[J]. 李彤彤,武法提,杨士卿.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2)
[3]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特征及分析框架研究[J]. 赵磊.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3)
[4]影响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因分析——基于CNKI 2011-2016年实证研究的综述[J]. 孙田琳子,沈书生. 中国远程教育. 2017(10)
[5]“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的改革路径[J]. 陈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8)
[6]从“机械还原”到“有机整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生态转向[J]. 李彤彤,武法提.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3)
[7]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研究[J]. 李恒.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1)
[8]中国MOOCs学习者学习素养调查研究[J]. 郑勤华,陈悦,陈丽.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2)
[9]“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J]. 张坤颖,王娩娩,张家年.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2)
[10]“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449139
【文章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2019,3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在线学习中的生态理念
(二) 复杂系统中的幂律法则
三、研究方法
(一) 概念框架
(二) 案例选取
(三) 研究假设
四、研究结果
(一) 课程保有情况
(二)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保有情况
五、分析与讨论
六、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教育2.0: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 郑旭东.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4)
[2]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给养的“一主体、两匹配”3M设计模型[J]. 李彤彤,武法提,杨士卿.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2)
[3]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特征及分析框架研究[J]. 赵磊.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3)
[4]影响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因分析——基于CNKI 2011-2016年实证研究的综述[J]. 孙田琳子,沈书生. 中国远程教育. 2017(10)
[5]“互联网+”环境中学术期刊的改革路径[J]. 陈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8)
[6]从“机械还原”到“有机整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生态转向[J]. 李彤彤,武法提.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3)
[7]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研究[J]. 李恒.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1)
[8]中国MOOCs学习者学习素养调查研究[J]. 郑勤华,陈悦,陈丽.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2)
[9]“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J]. 张坤颖,王娩娩,张家年.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2)
[10]“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449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4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