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从众心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班级氛围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10-21 12:19
  网络游戏是21世纪突显的信息技术产物,随着信息化的蔓延,网络游戏已经遍布全世界,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很多高校都成立了电竞班,网络游戏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价值判断能力尚未完整形成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逐渐形成了网络游戏成瘾行为。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生活出发,以在校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网络问题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了当代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在某市的Z中学和H中学中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一、高二、高三6个年级共604名中学生接受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采用黄雅惠、江光荣编制的《线上游戏成瘾量表》、《我的班级》问卷以及修订西南交通大学编制的“大学生从众特异量表”,对有效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和归类,从中提炼出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将实际的数据进行整理,带入SPSS22.0中进行分析,考察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从众心理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及行为产生负向影响。(2)班级...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网络游戏成瘾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
        2.1.3 网络游戏成瘾的测量
    2.2 从众心理
        2.2.1 从众心理的界定
        2.2.2 从众心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
    2.3 班级氛围
        2.3.1 班级氛围的界定
        2.3.2 班级氛围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
        2.3.3 班级氛围在从众心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作用
    2.4 研究意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程序
        3.3.2 被试与施测程序
        3.3.3 研究工具
    3.4 数据的处理
    3.5 共同方法偏差
4 研究结果
    4.1 初测结果分析
        4.1.1 通俗性水平
        4.1.2 鉴别力
        4.1.3 信度分析
    4.2 正式施测结果分析
        4.2.1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特征
        4.2.2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关系
5 讨论
    5.1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特征
        5.1.1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总体状况
        5.1.2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5.2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关系
        5.2.1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相关分析
        5.2.2 班级氛围在从众心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调节作用
    5.3 建议
        5.3.1 学校方面
        5.3.2 家长方面
        5.3.3 社会方面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特征
        6.1.2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从众心理及班级氛围的关系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独生子女的差异[J]. 朱琳,涂薇,叶松庆.  全球教育展望. 2017(11)
[2]学校氛围和青少年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朱键军,张卫,喻承甫,周莎莎,孙国健,甄霜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2)
[3]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1)
[4]留守儿童感戴、应对方式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J]. 魏昶,许倩,孙国健,喻承甫,卢会醒,张卫.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5)
[5]应对方式在中学生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中介作用[J]. 孙配贞,余祖伟.  心理研究. 2014(05)
[6]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 卢家楣,王俊山,刘伟.  心理科学. 2014(05)
[7]计划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评述[J]. 闫岩.  国际新闻界. 2014(07)
[8]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发展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同学关系的调节效应[J]. 张国华,戴必兵,雷雳.  心理学报. 2013(12)
[9]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网络使用同伴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 张锦涛,陈超,刘凤娥,邓林园,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6)
[10]网络游戏成瘾:沉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魏华,周宗奎,田媛,鲍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 杨仕进.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青少年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余强.西南大学 2007
[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 李飞.吉林大学 2006
[4]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D]. 王铮.大连理工大学 2005
[5]班级气氛与中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 姜春萍.辽宁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48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48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