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同伴选择与影响效应:基于纵向社会网络的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11 02:09
目的:使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青少年攻击行为同质性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假设。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29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的筛选标准(N=22129),运用EXCEL2016进行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①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均显著,但同伴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同伴选择效应;②攻击行为类型在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同伴选择过程中,欺负行为、整体攻击行为指标不显著,身体攻击行为指标显著;在同伴影响过程中,欺负行为与整体攻击行为指标显著,而身体攻击行为指标不显著;③年级在同伴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显著,中学的同伴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小学的同伴影响效应;④数据来源在同伴选择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显著,异源数据的同伴选择效应显著。结论:青少年会基于身体攻击行为相似性选择朋友,同时会受到朋友的影响而产生整体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且中学的同伴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1.2 文献编码过程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主效应和同质性检验
2.2 调节效应分析
2.2.1 攻击行为类型的调节效应分析
2.2.2 年级的调节效应分析
2.2.3 数据来源的调节效应分析
3 讨论
3.1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
3.2 青少年攻击行为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的调节效应分析
3.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编号:402577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1.2 文献编码过程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主效应和同质性检验
2.2 调节效应分析
2.2.1 攻击行为类型的调节效应分析
2.2.2 年级的调节效应分析
2.2.3 数据来源的调节效应分析
3 讨论
3.1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
3.2 青少年攻击行为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的调节效应分析
3.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编号:4025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025776.html
上一篇:父亲协同教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