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美国两次科学教育改革的HPS背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2:00

  本文关键词:美国两次科学教育改革的HPS背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科学教育改革 HPS 科学观 建构主义 科学探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美国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两次科学教育改革。二战之后,美国为了保持其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在科学教育方面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改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发了美国战后这次大规模的科学教育改革,其主要特征是科学课程现代化。第二次改革开始于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在这一年启动了一项改革科学技术的国家计划——2061计划(2061 project),拉开了这一次改革的序幕。2061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分阶段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目标是“普及科学”,提高全体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美国的两次科学教育改革,从HPS(即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英文缩写:the 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的角度来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一反一正。50年代末开始的第一次改革的结果不尽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最新的理论指导。虽然当时科学哲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互不关心,科学哲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没有被及时引入到改革中来,改革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建立在逻辑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传统科学观。第二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其体现的是基于HPS的现代发展而形成的新科学观。新科学观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学习的建构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这对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改革还把HPS内容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的这些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HPS的角度看来,第二次改革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教育方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哲学基础是建构主义。由于建构主义观点存在的一些缺陷,人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这显然是不对的,从拉卡托斯的哲学观点来看,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是同样重要的,两者不可偏废。 出于对现实意义的考虑,本文在内容安排上侧重于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
【关键词】:美国 科学教育改革 HPS 科学观 建构主义 科学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7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5
  • 一、20世纪50年代前的美国科学教育10-12
  • 二、我国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意义12-15
  • 第一章 美国第一次科学教育改革研究15-25
  • 第一节 第一次科学教育改革的历史过程和内容15-19
  •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15-16
  • 二、改革的领军人物:科南特、布鲁纳16-18
  • 三、课程改革18-19
  • 第二节 对改革的哲学基础分析19-25
  • 一、改革的思想基础:要素主义20-21
  • 二、要素主义与传统科学观21-22
  • 三、改革者的传统科学观22-24
  • 四、落后的科学观:改革结果令人失望的原因之一24-25
  • 第二章 美国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研究25-52
  • 第一节 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历史背景及过程25-30
  • 一、改革的背景25-26
  • 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2061计划”26-28
  • 三、国家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8-30
  • 第二节 HPS的现代发展30-47
  • 一、科学史的现代研究30-32
  • 二、科学哲学的现代发展32-39
  • 三、从科学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39-43
  • 四、传统科学观和新科学观43-47
  • 第三节 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的HPS分析47-52
  • 第三章 启示与反思52-57
  • 第一节 美国两次科学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52-53
  • 第二节 对第二次科学教育改革的反思53-57
  • 参考文献57-59
  • 后记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岚;欧盟科学教育改革政策研究(1999年-201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传华;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钟晓舒;“做中学”与中国当代幼儿科学教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7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67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