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 教育敕语 儒学 影响 基本内涵 高句丽 大化革新 日本 韩国 公元
【摘要】: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在韩国自朝韩三国、新罗一统到高丽时代、李王朝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对两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构成的主体,历史事实上对此两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的积淀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教育敕语 儒学 影响 基本内涵 高句丽 大化革新 日本 韩国 公元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儒家文化影响下的高等教育”(项目编号:36103313)成果之一
【分类号】:G122;G53
【正文快照】: 一、儒家文化对日本教育的影响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中国儒学是经朝韩三国时代的百济国传入日本的,至今大约已有1700年的历史了。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百济五经博士王仁携带《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东渡日本,献给日本天皇并传授儒学。公元5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索丰;儒家文化对现代韩国基础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良春;;对我国道德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中韩道德教育观之比较[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2 赖庆梅,王崇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思想的运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张增香;从东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的起步[J];东疆学刊;2005年04期
4 张焕琴;王胜国;;人本主义对中国古代女儿及非婚生子女财产继承制的影响[J];河北法学;2006年01期
5 张焕琴;;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刑制[J];河北法学;2006年09期
6 李振纲;邢靖懿;;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杨德森;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8 唐克军,赵北平;孔子的人伦观与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J];江汉论坛;1996年09期
9 米晓东;;和谐教育: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10 王凌凌;;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重新确立教育哲学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建福;;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的影响与启示[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四)[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明贵;《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D];南开大学;2004年
2 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法定特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金龙;教育公正新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7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小玲;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天杰;网络时代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刘亚军;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霜;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吴日娜;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庄雅玲;近代中国对“人”的探索与教育目标近代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丽红;论仁爱精神的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闵海燕;内隐学习理论及语文新课程改革[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长健;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彰;;美国未来学家H.康恩的“大过渡”学说[J];未来与发展;1981年03期
2 万峰;论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年06期
3 ;信息之窗[J];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4 来新夏;;略论民国军阀史的研究[J];学术月刊;1985年01期
5 薛涌;中国传统文化纵横谈——杜维明教授采访记[J];社会科学;1986年08期
6 曹锡仁;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及其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7 郭齐勇;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05期
8 陈奎德;文化讨论的命运——兼与杜维明先生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9 卢云;论文化的传播与文化区域的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郭齐勇;;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根;;台湾汉族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吴庆洲;;客家民居意象研究[A];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柯远扬;;试论孔子和朱子的思想与21世纪人类社会[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程利田;;朱子学与现代经济发展[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马涛;;论儒家的自由经济思想[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6 安小兰;;从汉代楚辞体赋看楚辞的正统化[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周桂钿;;论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汤恩佳;;弘扬孔子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A];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汤恩佳;;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广西民族学院五周年庆典暨孔圣大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马照南;;论武夷文化的两座高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南记者站 宋晓燕;外国专家将修编天涯海角规划[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冯亮;酒店管理与儒家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常云;韩国成为中国公民旅游新热点[N];国际商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明;杨振宁眼中的亚洲哲学[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刘斌;汉字释义 道[N];吉林日报;2000年
6 记者 柴骥程;浙江建设“三江文化长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李淳;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N];山西日报;2000年
8 陈阁;中国近六百年价值观念的连续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明;杨振宁评点亚洲哲学[N];文汇报;2000年
10 康启昌;一盏民族的灯[N];文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D];苏州大学;2001年
2 柏贵喜;四—六世纪内迁胡姓家族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亚夫;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叶泽川;新儒学工具性人群关系管理价值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张大红;儒商伦理与现代中国企业家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毛迪伯;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赵大远;中韩企业管理比较的借鉴与启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么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义雄;东南亚华人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0年
3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文玉;颜氏家族:儒家精神与文艺思想传承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金洙成;儒家思想对中韩学校德育的价值及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6 李翔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颜星华;论学生数学素质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国佳;人间胜境的文化变迁——兴坪镇渔村的人文资源与文化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邰东梅;儒家“致中和”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10 刘小玲;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对儒学现状与命运的省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86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8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