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下,心理学研究焦点己逐步从原来探讨个体的疾病症状转向发掘人们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上来。在这种背景下,抗逆力研究脱颖而出,并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更加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对青少年抗逆力进行研究和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探索青少年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让逆境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青少年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青少年 抗逆力 积极心理品质
【基金】:[本文系2006年上海市教育科研市级项目“学生生存与发展能力研究——中小学生抗逆力现状、特点和培养的研究”(编号:B06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抗逆力(resillence),,台湾学者称之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之为“抗逆力”、“压弹”,大陆也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川大致相当于怜挫折承受力”、“耐挫力”等概念,是指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2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莉;;论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曾守锤,吴华清;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5 张智,郭磊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复原的关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6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书萍;上海市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迎利;贫困大学生的复原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刘兰兰;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资桥;进城农民工子女初中阶段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苏瑜;福建长乐3~5岁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剑虹,黄希庭;自强意识的初步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2 张向葵,于肖楠;处于不支持行为压力下的下岗人员的心理中介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s
本文编号:715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1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