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视野下的操作学习
本文关键词:缄默知识视野下的操作学习
【摘要】:新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所谓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以其独有的性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随着新课程的进行,操作学习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操作学习的实践中,出现了只重视客观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个人知识的现象。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操作学习的概念、特点、功能及分类,分析了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的特点、表现形态及作用,探讨了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教学缺失的表现、根源及后果,总结了缄默知识视野下操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最后以某中学的一堂物理课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有关缄默知识视野下操作学习的几个问题。 操作学习又称动作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事物或自身的肢体、器官施加某种外显动作而进行的一种动态学习活动。它其有亲历亲为性、脑体合一性、主动探究性、动作表征性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学习公共知识、发展与操作相关联的非认知因素。按照所应用学科的性质,可以将操作学习分为人文类操作、数理逻辑类操作、艺体劳动类操作三大类型。操作学习中的缄默知识具有个体性、情境性、模糊性、社会文化性等特点,其具体表现形态为人文类操作中的感悟体验、数理逻辑类操作中的探究理解、艺体劳动类操作中的技能技巧。这些缄默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习得显性知识、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等。 但是由于科学主义观念的盛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缺乏缄默意识等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人文类操作重理性教学轻感性教学,数理逻辑炎操作重显性知识轻实践探究,艺体劳动类操作重显性结果轻隐性结果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会对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显性知识的习得、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产生小利的影响。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并重视操作学习中的缄默知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缄默知识的外化共享和优化,实行综合化的评价,既重视显性目标,又不忽视隐性目标。
【关键词】:操作学习 缄默知识 教学缺失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21
- 第一章 操作学习概观21-30
- 一、操作学习概念的界定21-22
- (一) 操作学习的定义21
- (二) 操作学习与技能学习、实物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1-22
- 二、操作学习的特点22-25
- (一) 操作学习的亲历亲为性22-23
- (二) 操作学习的脑体合一性23-24
- (三) 操作学习的主动探究性24-25
- (四) 操作学习的动作表征性25
- 三、操作学习的功能25-27
- (一) 操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25-26
- (二) 操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显性知识26
- (三) 操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与操作相关联的非认知因素的发展26-27
- 四、操作学习的分类27-30
- (一) 已有的分类27-28
- (二) 本文的分类28-30
- 第二章 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分析30-39
- 一、缄默知识的含义与一般特点30-31
- (一) 缄默知识的含义30
- (二) 缄默知识的一般特点30-31
- 二、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的特点31-33
- (一) 个体性31
- (二) 情境性31-32
- (三) 模糊性32-33
- (四) 社会文化性33
- 三、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的表现形态33-36
- (一) 人文类操作及其缄默知识33-35
- (二) 数理逻辑类操作及其缄默知识35-36
- (三) 艺体劳动类操作及其缄默知识36
- 四、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的作用36-39
- (一) 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36-37
- (二) 有利于显性知识的习得37
- (三) 有利于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37-39
- 第三章 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的教学缺失及根源与后果39-48
- 一、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教学缺失的表现39-41
- (一) 人文类操作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39
- (二) 数理逻辑类操作重显性知识轻实践探究39-40
- (三) 艺体劳动类操作重显性结果轻隐性结果40-41
- 二、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教学缺失的根源41-44
- (一) 社会因素:科学主义观念的盛行41-42
- (二) 教育因素:“知识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42-43
- (三) 教师因素:缺乏意识与反思43
- (四) 缄默知识本身的因素:研究不够深入43-44
- 三、操作学习中缄默知识教学缺失的后果44-48
- (一) 对动作技能的机械掌握45
- (二) 出现知识“分裂”的现象45-46
- (三) 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能力等的培养46-48
- 第四章 缄默知识视野下操作学习的教学策略48-56
- 一、转变传统观念,认识操作学习中的缄默知识48-49
- (一) 构建新型的知识观,,接纳缄默知识48
- (二) 构建新型的学生观,认识缄默知识48-49
- 二、重视缄默知识,促进缄默知识的外化与共享49-52
- (一) 营造适宜宽松的操作情境,激活学生的缄默知识50-51
- (二) 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促进学生缄默知识的显性传播51
- (三) 加强合作与对话,促进学生缄默知识的隐性传播51-52
- 三、鼓励学生反思操作活动,优化学生的缄默知识52-54
- (一) 增加反思的内容53
- (二) 采用多种反思形式53-54
- 四、突出评价的全面性与多样化54-56
- (一) 评价的全面性54
- (二) 评价的多样化54-56
- 第五章 缄默知识视野下操作学习案例分析与探讨56-69
- 一、操作学习案例56-64
- 二、案例分析64-66
- (一) 成功之处64-65
- (二) 不足之处及实施建议65-66
- 三、问题与思考66-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一73-76
- 附录二76-77
- 致谢77-7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湘云;激发灵感 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周亚琴,曾芊;操作技能学习中成绩反馈对不同成就动机倾向学生后继成绩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胡炎倬;;利用动手操作优化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J];甘肃教育;2006年23期
5 熊燕飞;高嵘;王建华;;对体育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传递方式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高民 ,张春莉;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7 李莉萍,庞少玲;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分组操作学习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S2期
8 陈佑清,李丽;操作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2期
9 向葵花;学生的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的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10 张诗亚;论教育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春红;缄默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蔡慧燕;缄默知识视角下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志红;中学生缄默语文知识的开发和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浪;论缄默知识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慧;小学生操作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7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106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