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混沌理论视域下教学思维创新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4:17

  本文关键词:混沌理论视域下教学思维创新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沌理论 思维 教学思维 教学创新


【摘要】: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即将跨入新经济时代,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最为关键的。教育要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必须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教育自身的发展。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其中,教师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学创新是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教师们总是通过某种教学思维方式来认识并理解教学,教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导致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科学的教学思维方式将有利于教学,反之,落后的思维教学模式将阻碍教师的教学。传统的逻辑不能解释存在于教学系统里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因此,改变教学思维方式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思维有助于教师合理地、全面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而不良的教学思维制约着教学行为的选择和开展,如果教学效果被削弱,则教学实践也会受其牵连,无法深入下去。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简单性、线性、对象性决定了教师是采用单一的、静态的、二元的、线性的立场地看待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高效获得间接经验、快速解决简单问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知识时代的要求和教学创新的开展。而今天社会的复杂性已经截然不同,只有成为合格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有机会进入优势轨道,让自己的发展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也同时能够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自然界时时刻刻都在利用混沌来创造新的实体、创造新的事件。上世纪中期开始,自然科学家们对混沌的研究不断揭示着混沌的奥秘,同时也在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思想,人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处于混沌之中。虽然混沌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混沌对于个人与社会的真正意义才刚刚开始被挖掘。科学理论除了直接应用外,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作为隐喻影响着个人与社会。混沌理论虽然不能直接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当中,但作为一种隐喻,混沌理论的意义是不可小觑的。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们无时无刻都与社会、自然密切联系着,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复杂巨系统中的个人,在不同的层次感受着混沌。从混沌理论视域出发,目前教师教学思维受到拉普拉斯情结的影响,阻碍了教师教学思维的发挥与发展,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分为五部分从混沌理论视域出发对教师教学思维创新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解读,对本文涉及的混沌、混沌理论、思维与教学思维等关键词作必要的剖析;第二部分不确定性花园:混沌理论的全息图,利用全息概念分别从混沌理论的创立、混沌理论的典型特征以及混沌理论的思维特征来呈现混沌理论的大致的图景;第三部分确定性神话:教学思维的桎梏,分析教学思维中受到确定性神话的根源及其表征;第四部分蝴蝶振翅:教学思维的变革,通过混沌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思维的变革趋向;第五部分超越:教学思维的创新,通过基于混沌理论对教学思维变革的启示探索教学思维超越传统教学思维,追求协同创新的新图景。
【关键词】:混沌理论 思维 教学思维 教学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 研究缘起9-10
  • 1. 时代背景9
  • 2. 教育现状9-10
  • (二) 研究现状10-11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1. 研究目的11
  • 2. 研究意义11
  • (四) 研究方法11-13
  • 1. 文献研究法11-12
  • 2. 案例分析法12-13
  • 一、相关概念解读13-20
  • (一) 关于混沌概念的演化13-16
  • 1. 古代神话中的混沌13-15
  • 2. 近代科学中的混沌15
  • 3. 现代科学中的混沌15-16
  • (二) 关于混沌理论16-17
  • (三) 关于思维17-18
  • (四) 关于教学思维18-20
  • 二、不确定性花园:混沌理论的全息图20-29
  • (一) 混沌理论的创立20-21
  • (二) 混沌理论的典型特征21-24
  • 1.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蝴蝶效应”22
  • 2. 奇异吸引子22-23
  • 3. 分形自相似23-24
  • 4. 内在随机性24
  • (三) 混沌理论的思维特性24-27
  • 1. 整体性25
  • 2. 多值逻辑性25-26
  • 3. 非线性26-27
  • (四) 混沌理论的哲学意义27-29
  • 1. 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27
  • 2. 稳定与不稳定的辩证统一27-28
  • 3. 确定性与随机性的辩证统一28-29
  • 三、确定性神话:教学思维的桎梏29-36
  • (一) “确定性神话”的根源29-30
  • (二) 传统教学思维转向的必要性30-31
  • (三) 传统教学思维的拉普拉斯情结31-36
  • 1. 工具性教学思维32-33
  • 2. 线性教学思维33
  • 3. 简单性教学思维33-34
  • 4. 还原论教学思维34
  • 5. 实体性教学思维34-36
  • 四、蝴蝶振翅:教学思维的变革36-45
  • (一) 课堂教学中的混沌特征36-40
  • 1. 课堂教学中的非线性36-37
  • 2. 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37-38
  • 3. 课堂教学中的自组织性38-39
  • 4. 课堂教学中的涌现性39-40
  • (二) 教学思维变革的趋向40-45
  • 1. 由线性教学思维转向非线性教学思维40-41
  • 2. 由还原性教学思维转向整体性教学思维41-43
  • 3. 由实体性教学思维转向生成性教学思维43-45
  • 五、超越:教学思维的创新45-52
  • (一) 转变教学思维创新观念46-47
  • (二) 提升教学思维创新素质47-50
  • (三) 构建教学思维创新平台50-52
  • 六、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红;;教学反思应该记些什么[J];安徽科技;2006年01期

2 郭方玲;吉标;;教学思维方式解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刘福林;;教学板书的新体系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4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5 吴亮奎;;教研:自由心灵的教学创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9期

6 刘庆昌;;教学三题[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翔;;斯腾伯格教学思维风格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罗祖兵;;教学思维方式:含义、构成与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9 寇敏娟;;论教学中的“一”与“多”[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吴黛舒;;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研究——以杨启亮先生的教学研究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运堂;;我看八年级物理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杨杨;;浅议教学后记——课堂教学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3 陈跃红;;探寻语文式教学思维,弹奏母语教学新乐章[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4 袁惠蓉;;浅谈如何写教学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5 沈林萍;;浅谈尊重学生[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建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浅析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周梅芳;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N];巢湖日报;2011年

3 栾川县实验中学 左延涛;教学反思的重要性[N];学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沈海娥;学生心中的太阳花[N];海南报;2011年

5 林剑虹 市林伟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管见[N];汕尾日报;2009年

6 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 刘家孝;课堂直播教学师生受益[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7 紫金县第二中学 谭亦强;新课改下改进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N];学知报;2011年

8 郑金洲;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N];天津教育报;2011年

9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学区 惠西仓;谈改进教学方法[N];甘肃日报;2010年

10 江西南丰二中 肖晓灵;在反思中成长[N];学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127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1127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