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发展变化机制的纵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9:29
本文关键词:学习兴趣发展变化机制的纵向研究
【摘要】:关于兴趣的研究很多,但探讨兴趣发展的研究少之又少,探讨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相结合对兴趣发展影响的研究更少,本文正是基于前人研究的不足并在最新理论框架的指导下设计了本研究,旨在充实兴趣发展的研究并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分为研究一、研究二、研究三三个部分。研究一追踪了150名学生一个学期的兴趣发展变化,得出初始兴趣、先前知识、成就目标各维度、生动性、任务价值、学习参与度与兴趣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画出了相应的路径图,此外本研究还检验了激发情境兴趣和维持情境兴趣的中介效应;研究二是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成就目标和材料生动性是如何影响兴趣发展的,具体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学习材料的生动性是如何激发情境兴趣的,实验选取了94名大学生,控制了初始兴趣水平;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学生的情境兴趣维持下去,控制了初始兴趣和激发情境兴趣的水平,被试与实验一相同;被试完成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继续完成一份个体兴趣的测量问卷。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情境来探讨影响激发情境兴趣、维持情境兴趣以及个体兴趣的因素,并确定促使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转化的关键因素,进而从实证的角度验证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实验结果如下: (1)先前知识与初始兴趣和个体兴趣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掌握接近目标与初始兴趣、激发情境兴趣和维持情境兴趣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它目标与兴趣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任务价值、学习参与度和材料生动性与各阶段兴趣之间的相关关系都很显著。 (2)初始兴趣和材料生动性能显著地预测激发情境兴趣;初始兴趣、激发情境兴趣和任务价值能显著地预测维持情境兴趣;任务价值和初始兴趣能显著地预测个体兴趣。 (3)激发情境兴趣在初始兴趣和维持情境兴趣之间起中介作用,维持情境兴趣在激发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之间起中介作用,维持情境兴趣在初始兴趣和个体兴趣之间起中介作用。 (4)内容生动性高的学习材料比内容生动性低的学习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情境兴趣。成就目标的掌握接近目标维度与内容生动性和形式生动性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成绩接近目标也会显著地预测激发情境兴趣。 (5)任务价值高的学习材料比任务价值低的学习材料更能维持学生的情境兴趣。掌握接近目标与任务价值一起会继续维持学生的情境兴趣,成绩接近目标也会维持学生的情境兴趣。 (6)初始兴趣、激发情境兴趣以及维持情境兴趣都会影响个体兴趣的形成。本研究验证了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涂阳军;;情境兴趣与教育:国外兴趣研究新取向[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张林;李玉婵;邢方;;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的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高中生学习兴趣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王同军;司继伟;;兴趣研究现状与进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章凯;兴趣发生机制研究的进展与创新[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章凯;;成就目标与科学文本理解中的兴趣效应[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4期
8 蒋涛;关于当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和分析[J];中学数学;1994年08期
,本文编号:1158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115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