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 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 竞争 合作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和途径进行了论述,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一切创新的研究都将是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这是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又由于传统的竞争性评分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使学生阻碍同伴的发展,不利于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归纳、分析了各国的研究现状后,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界定。 二、理论基础。本文认为: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同学之间通过“协作”、“会话”等自主活动,有助于意义的积极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活动;2.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和意愿,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3.从系统论的整体原理看,合作小组中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认知风格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而产生新的思想;4.根据动机理论,为了小组的成功,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5.小组成员之间协商、争论,互相启发,不断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提高;6.小组成员的互教,能促进认知的重组和精制,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增强学习效果;7.从奖励结构理论看,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正性的依赖关系,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最大限度的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取得团体的成功;8.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运用直觉、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形式,完善或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构思。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1.构成原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使组内异质。2.分组方法,由教师进行分组,不能由学生自由组合,以使组间同质,并 选出组长、书记员、报告员等。3.座位设计,改变以身高编排的“秧田式”空间结构为 “田字格”型或“T”型结构,以便于产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4.周期长短, 小组的调整,应在学完一章后,也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之末进行,以保持组间竞争的合 理性。5.合作技能的培养,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讨论时的注意事项、参入意识、人际合 作四个方面。6.教学原则:(l)科学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应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观察、探索、思考。(3)反馈性原则, 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4)开放性原则,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 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7.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程材料的编写。8.构 思了新授课的一般结构,包括五个环节:(l)检查课外合作学习情况,引入新课;(2) 集体授课;(3)小组合作学习;(4)竞赛与奖励;(5)布置课外合作学习任务。9.评 价学习进步的方法:(l)确定基础分;(2)计算提高分;(3)确定小组的得分,对 小组的奖励要以小组的得分为依据。 四、实验及分析。是为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做的研究。在确定被试 与实验教师的基础上,明确了检验指标:1.同伴关系;2.数学兴趣;3.创造力水平:4. 学习成绩。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善同伴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进一步探讨。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为使 小组合作学习健康、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对以下儿个问题进行了探 讨:1.合作小组的适宜规模,小组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2.“小组 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的不同,小组学习是一种形式,而合作才一是我们的目标;3. 注重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不能让个别学生把学习小组看作是“避风港”;4.防止合 作学习小组成为“微缩课堂”,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模式,使小组合作学 习流于形式;5.正确认识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 6.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小组合作教学强调合作,并不排斥竞争和单干,它融合了竞争 和合作二个因素,强调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内部的合作,由此推动小组活动的前进; 7.正确认识形式与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 主、互助的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合作小组实现的;8.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及 未来的研究方向,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24.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园;;浅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合作行为[J];硅谷;2009年16期
2 陈静;;选择恰当时机,促成有效合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3期
3 王丽;寇凤仙;;简论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4 郁贤;;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年03期
5 廖仁光;;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及考试成绩的评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7期
6 彭志韬;;试论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革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7 李吉林;;会计专业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与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8 唐为萍;陈树思;陈佳润;;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现状及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年12期
9 杨林;;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之建构主义溯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10 卢惠玉;;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年5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车丽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申霞;MM学习运用于小组合作学习[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夕鹭;小学生学习类型与课堂体育学习特征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5 闵爱娟;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汪瀚;合作学习理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爱萍;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施茂庆;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海燕;4~6岁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秋菊;在初中生物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1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121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