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8 02:41

  本文关键词:生态课堂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效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总的来说,构建生态课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源自多方面的需要。

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下,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课堂,促进和谐、科学发展,理应成为我们思考和聚焦的重点。

其次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存在“惟科学”和“惟工具”的两大误区,教育必须从这两大误区中走出来,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研究生命的规律,挖掘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再次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受功利主义影响,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见物不见人”,一切以知识为重,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激情正一点点丧失,课堂沦为知识的加工和传输场,全然没有了智慧的对话、精神的召唤和生命的会晤。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有必要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重新解读教育,重新发现生命价值,提高思维品质,形成教师、学生各自发展与互动发展的生态链条,进一步探究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彼此联系,实现有效教学。

最后,是我校自身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地处苏南的城镇初中,具有60年的办学历史。现有22个班级,在校生1000余人,84名教职工。过去,学校存在着生源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群众满意度较低的窘境。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教改力度,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洋思、东庐等学校学习取经,并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打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由后几名逐步跨入教学先进行列,但被动的局面依然存在。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目前学校的现状,在拼师资、争生源、往死里揪的背后,师生已竭尽全力,而教育发展的空间却很小,因此,我们只有对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彻底的改革,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态课堂,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良性循环,让师生享受学习、享受工作,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共同实现生命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对生态课堂的研究是从分析课堂的生态系统开始的。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1932年就提出了“课堂生态学”的概念,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国外对课堂生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伊尔( Doyle. W.)和庞德(Ponder.C) (1975)认为,“学习发生的每一个背景中都包含了一位学习者,一位教师,一个背景和学习的信息,……因此,学习发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之中”,因此,他们把课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据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一文所述,国外研究者们对课堂生态构成因素的研究有两种途径:其一,对构成课堂生态某一或若干因素的研究;其二,对构成课堂生态所有构成因素的研究,即对课堂生态结构的研究。从相关文献中也可以看出,国外对生态课堂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课堂生态的分析,从中延伸出生态课堂的研究,且大多注重环境的作用,注重特殊教育在课堂中的地位。

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台湾地区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要早于大陆。方炳林最先著成一本有关教育生态学的专著——《生态环境与教育》。此后,大陆的研究专著有吴鼎福的《教育生态学》、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任凯、白燕的《教育生态学》等。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但有关生态课堂的专著,至今国内还没有,只是在范国睿的《教育生态学》一书中列有专章来对课堂生态进行研究。任凯和白燕的《教育生态学》则是以班级环境一章来对课堂生态进行研究的。吴鼎福的《教育生态学》虽然没有直接涉及课堂生态,但是课堂的生态观还是散见在其各章的论述中。这些研究都对生态课堂的构建与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从中国知网(CNKI)中输入“生态课堂”可以得到论文555篇(201021日检索),经过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对生态课堂的涵义、本质及特征的论述

2.对如何构建生态课堂的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金建生、王嘉毅的《构建生命发展生态课堂》、黎琼锋的《试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陈伟的《建设生态课堂教学加强学生有效学习》、姚远峰、齐礼良的《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杨超有的《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策略》、袁幸军的《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课堂》等。

除了这些对生态课堂的研究以外,我国有大量的关于课堂生态观的论文发表,从几个角度对课堂生态进行分析,对生态课堂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李森的《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徐陶、彭文波的《课堂生态观》、黎琼锋、李辉的《浅论平衡的课堂生态》、孙芙蓉、谢利民的《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述评》以及李邦琼、冯维的《课堂生态观的研究进展》等论文。对课堂生态的本质、特点和功能的介绍、如何构建平衡的课堂生态、对国外生态课堂研究的述评、以及在生态学视角下对教学理论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这些研究对于在课堂生态观下对各科教学进行探索,对各科的教学等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工作者己经充分的认识到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且注重从生态学的视角去审视如今的课堂,并且提出了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努力向生态课堂前进,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有关生态课堂的理论还不够系统,其著述还没有,只是散见在各种教育生态的专著里,使得生态课堂的理论不够完善和具体。对生态课堂的涵义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大多研究者都是对生态课堂的特征的一个探讨,对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态课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第二,对什么是生态课堂和课堂生态的混淆,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发现,很多研究者对生态课堂的特征和课堂生态的特征的理解几乎重合,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楚生态学与生态主义的区别。第三,对生态课堂的研究仅限于生态课堂的本身,并没有与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是泛泛而谈。研究生态课堂的目的是要从生态的视角来审视教学、促进教学,因此研究要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内部,才不失研究的意义。

通过文献的搜索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都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而对教师的教学和环境的影响涉及的不多,且不全面、不系统。对于如何构建生态课堂的描述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对于像我校这样的城镇初中,总结研究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让其变得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有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既能佐证生态课堂相关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高效

本课题研究中的“高效”是指教师在生态课堂的理念指引下,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这种高效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是指教学结果达到教学预期;有效率是指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有效益是指这种教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倡导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2.生态课堂

个子系统的巨大系统。从狭义来看,是指人与环境的互动状态,主要是指人生活必须依赖的自然环境,即自然生态;④本课题研究中的“生态”含义:主要指课堂中师、生、环境各要素之间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样态。

关于“生态课堂”,①“课堂”,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课题研究中的“课堂”取狭义的理解,指传统意义上时空相对集中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不包含其它各种教室外的教育教学活动。②本课题中的“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场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彼此成长的生态有机系统。③本课题中“生态课堂”指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引下,师生生态地(和谐共长、动态平衡)地发展。它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和谐统一,将课程结构、师生关系、实践范式等进行重新构造,是一种正视“人”和“生命”、倾听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呼唤的课堂,在其各个环节中充斥的是联系、发展、共生、平衡、开放等理念,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重视技术控制的模式,是一种更具生命活力和生态属性的课堂教学形式。

3.策略

四、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网络等方式和手段,创建新的课堂模式。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

2.以人为本的理念: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

3.和谐教育理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等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发展需求及发展水平)的不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才能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4.后现代教育理论:后现代的教育理论家们强调发展和维护个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教育方式,反对教条,反对教育预设的终极目标。也就更趋向于一种关注个体生命,强调一种微化与活化的教育。这是一种将教育还给教育也同时还给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彻底人性化的教育。教育将不再像过去那样从来没有取得过应有的独立的地位。

5.生命教育观: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对丰富教学论思想有一定的意义。优质、高效教学是大家都追求的目标,但是通过文献搜集,发现关于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还比较少,角度还不够全面,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少研究也是散见于报刊杂志的零星文章之中。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能佐证生态课堂应是高效的课堂这一理论。

另外,这个课题来源于我校的调研,所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于接受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习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而作为学校主要阵地的课堂如果是非生态的、不和谐的,将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在生态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能最优。构建生态课堂必须遵循课堂的生态规律,在生态视角中进行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此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实践,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教学效率是在一定的课堂中发生的,课堂中的各种因子对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主客观的条件,要想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研究构建生态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文献的搜集发现,尽管国内外关于生态课堂理念的阐述很多,但在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的研究这一方面的观点还不够成熟,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种创新。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教学一线进行研究与实践,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而,我校课题组将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总结我校学科教学中固有的或称习惯性的非生态因素,深入剖析我校在构建生态课堂的实践中所存在的困难与疑惑,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为我校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总结有关实用的,便于课堂操作的策略与技巧。由于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课题组将结合我校实际,整合七门学科的学科特色,探讨符合各学科特点的生态课堂构建模式,摸索各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构建生态课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范式。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我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①我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②我校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③我校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④我校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⑤我校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⑥我校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⑦我校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2.我校各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①我校语文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②我校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③我校英语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④我校物理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⑤我校化学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⑥我校政治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⑦我校历史学科教学模式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3.我校各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①我校语文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②我校数学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③我校英语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④我校物理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⑤我校化学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⑥我校政治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⑦我校历史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具体如下:

文献研究法,这是课题研究开始前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是记载人类知识的最重要手段,是传递、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和形式,作为一种主要情报源和信息源,在课题研究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有利于少走弯路,避免重复研究。

调查研究法,这是课题研究初期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问卷、访谈、列表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所要研究的课题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研究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行动研究法,也就是“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在本课题研究期间,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中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课题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

案例研究法,就是在课题研究期间,积累典型的案例,将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放在一起具体分析、解剖,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最终总结规律。

经验总结法,这是课题研究后期采用的一种方法,课题经过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时行整理、归类,分析、总结,从中提炼出策略类、经验类的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预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预计将于201211月左右结题,在课题研究中,将注意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作用及其创造性,注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第一阶段:(20101月—20104月)准备阶段

通过学习宣传,理论辅导,调查分析,调整修改等项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支撑和实践指导;完善课题管理机构(建立课题领导小组、中心课题组、顾问组)预计的工作有:

课题选题,制定方案,落实网络,确定对象、申报及立项论证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邀请专家做讲座、调查摸底,促使上下形成共识,只有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由校领导牵头,组建课题组,培训课题组核心人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并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⑤建立课题研究办公室,筹备经费,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20105月—20116月)实施阶段

本阶段将结合理论引导,采用目标激励、典型交流等方式,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供动力,并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预计的工作有: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制度、标准引导教师参与研究,对于研究突出的教师,拿出专项经费予以奖励。

学习理论,邀请专家做讲座,通过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探索构建我校各学科教学模式的的策略与技巧。

建设学习型组织,狠抓教研组建设,在学校营造课题研究氛围,教科室发挥前沿信息搜集、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的作用,利用课题研究加强探索,找准将科研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并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方案。

将在全校七门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中开展研究,构建生态课堂,实现优质高效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对生态课堂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各因子进行分析,为构建生态课堂打下基础。

撰写中期报告,召开中期成果汇报会。

 

第三阶段(20116月—201211月)总结阶段

本阶段重点分析研究过程,并搜集、归纳、整理好研究的资料,提炼研究成果。预计的工作有:

收集、归纳、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深入课堂进行实地观察,然后再对比分析,找出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各学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相关策略。

注重研究过程中的案例积累,通过经验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课题组负责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⑤召开课题结题汇报会,争取圆满结题,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我校课堂教学中非生态因素的分析研究》

调查报告

20105

王昌广

陈凤霞

《我校各学科构建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

论文

201011

徐立忠

戴建丰

《课题研究期间教师教案汇编》

教案

20115

郇晓丰

饶洪亮

《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20116

张锦标

李贵根

《我校构建生态课堂案例研究汇编》

案例分析

20126

朱彩霞

张燕

《课题研究期间的光盘影像资料》

光盘

影像

201210

戴建丰

王锦斌

《构建优质高效的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201211

张锦标

李贵根

《课题研究期间发表与获奖论文汇编》

论文汇编

201211

李贵根

颜彬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

为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具体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张锦标,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分工、协调工作。

副组长:李贵根,课题的主要联系人,负责语文学科的研究总结,负责课题的设计及相关内容的撰写。

组织成员:徐立忠:负责数学学科的研究总结,负责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朱彩霞:负责化学学科的研究总结,负责教案、光盘等资料的整理。

王昌广:负责英语学科的研究总结及相关数据的统计调查。

戴建丰:负责物理学科的研究总结及课题研究场所的布置与拍照等。

  彬:负责政治学科的研究总结及资料整理与统计。

郇晓丰:负责历史学科的研究总结及学生方面的调查统计。

2.组织保障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学校特设分管领导,并由教科室直接负责,主持人全盘把握,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学校还特别规定双周的星期五下午为课题组成员的聚会时间,交流思想,讨论下一阶段的进展,明确自己的任务。

学校还将发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借此形成更为浓郁的校本教研的氛围。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专项基金,对研究过程的经费(如外出学习时的出差费,教师论文发表的奖励费,课题研究成果奖励费等)进行保障。

4.其它(学习资料、硬件、办公条件等)

学校将征订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杂志,定期编印教科研学习材料,在全校宣传生态课堂理念,了解各学科在生态课堂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学校教科室将把生态课堂的有关理论汇编成册,供全校教师学习。

学校将开辟课题研究办公室,确定课题组成员召开沙龙活动的场所,并配备电脑及相关课题研究的条件。

总之,学校将尽全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本文关键词:生态课堂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49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