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教学交往的道德教育意蕴及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04 10:03

  本文关键词:教学交往的道德教育意蕴及路径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然而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不知不觉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因此,教学的德育功能被弱化,以致忽视、遗忘了教学也是实施德育的形式,而把德育寄希望于“专门”的德育活动。在现代教育中,人性的教化和知识的学习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的教育已不复存在,指向外部世界,指向客体化知识的学习的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对教学本质认识的不同,道德教育在其中的蕴涵也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教学交往思想进行解读,以现代道德哲学和现代交往教学论为视角,审视教学交往过程中的种种与道德相关的现象,提出应当改变教育的现状,努力使教学与德育融合,还倡导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交往中作自觉的教育者,让教学成为一种道德事业。 本论文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往和教学交往思想历史梳理。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是指通过人与人的往来形成普遍的社会交往。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内在的同一性,即认为交往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交往不仅仅是一种相互往来,而是人的一种本质性存在状态,是主体间的造就,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教学交往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性、创造性的交往实践活动。教学交往的教育过程的主旨在于它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强调在教育中要将学生作为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来看待;沟通了教育与生活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的人道原则。 第二部分:交往与个体道德形成的关系。道德交往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往,是主体在道德需要的激发下,通过语言交流、行动交往和文化传播等形式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与交往实践是个体道德发生的基础,在教学交往中,师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习得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最终实现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第三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实现师生道德共同成长的路径探寻。本研究提出提升教学的道德意蕴的几点建议。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性师生沟通;树立“理解性”教学价值观;创建真实的道德交往冲突,实现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转向和教师交往艺术的改善。
【关键词】:交往 教学交往 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0;G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前言8-14
  • (一) 研究的缘起和现状8-13
  • 1.当代道德教育的困境—道德教育的边缘化、外在化和知识化8-9
  • 2.真正的教学是知识性与道德性的统一9-11
  • 3.交往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11-13
  •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13
  • (三) 研究的方法13-14
  • 二、交往和教学交往思想的历史梳理和概念分析14-24
  • (一) 交往理论的发展14-18
  • 1.交往理论的基本内涵14-16
  • 2.关注交往:教育学视界的转换16-18
  • (二) 教学交往是教学活动复杂性的具象表达18-24
  • 1.几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本质概说18-19
  • 2.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及特殊性19-22
  • 3.交往教育过程的教育学意义22-24
  • 三、交往与个体道德形成的关系24-35
  • (一) 教育性交往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4-28
  • 1.道德的产生与交往24-26
  • 2.个体思想品德的内在形成机制与交往26-28
  • (二) 教学交往的道德意蕴28-35
  • 1.教学交往:一种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方式28-31
  • 2.师生交往的德育功能和价值的思考31-32
  • 3.课堂交往活动中的德育32-35
  • 四、路径探寻:在教学交往中实现师生德性的共同成长35-51
  •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性"师生沟通35-40
  • 1.形成理解性教学价值观36-38
  • 2.道德教育从独白走向对话38-40
  • (二)实现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的转向40-45
  • 1.尝试使用道德叙事策略41-43
  • 2.重视日常生活中真实道德冲突的创设43-45
  • (三)改善教师交往的艺术45-51
  • 1.建立动态的多向交往模式45-46
  • 2.追寻真诚、倾听和自由的艺术46-51
  • 结束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益君;初中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品德成长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教学交往的道德教育意蕴及路径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85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