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2:15
本文关键词: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出发,将课堂中的教与学视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的活动系统,把教与学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在立足于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探讨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本研究首先对于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包括共同体的涵义以及当代共同体意义的重建、学习为何要被置于共同体中以及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习的区别;而作为学习共同体原型的实践共同体,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出发,将学习视为在社会实践中意义协商的过程,而参与和物化则是这个意义协商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学习目标不再是单方面强调认知的发展,而是追求共同体中成员身份的建构。“身份”的概念源于社会学,它标示着个体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地位和责任等,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的形成一定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在本研究中,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被界定为一种有限的学习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共同体,学生们在其中进行着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而师生互动则是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这个实践共同体的主要且有效的途径,因为师生互动贯穿于课堂教与学的始终;研究课堂学习共同体必然要立足于课堂师生互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本研究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师生互动是推动这个发展过程的主要途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应是一个在活动系统中自然生成的过程,对话协商是这个过程的基础,成员之间平等开放的交流是共同体得以发展延续的主要因素;基于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设计应当是为了学习的设计;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通常被忽略掉的那些参与的、自然发生的、相互协商的和整体的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 师生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绪论9-16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11-14
- 三 研究目的14
- 四 样本的选择14-16
- 第二部分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梳理16-34
- 一 学习共同体的涵义16-22
- (一) 共同体的意义重建16-18
- (二) 学习置身于共同体中18-20
- (三) 学习共同体不只是合作20-21
- (四) 学习共同体是什么21-22
- 二 实践共同体22-29
- (一) 实践共同体的认识22-23
- (二) 实践共同体中的实践23-25
- (三) 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分析25-28
- (四) 实践共同体是什么28-29
- 三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涵义29-34
- (一) 课堂中的实习场29-30
- (二) 课堂中的实践共同体30
- (三) 课堂:有限的学习共同体30-31
- (四) 师生互动:进入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31-34
- 第三部分 基于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34-46
- 一 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各构成因素的分析34-36
- (一) 学习主体34
- (二) 学习目标34-35
- (三) 课程知识35
- (四) 工具和资源35
- (五) 规则35
- (六) 学习活动分工35-36
- (七) 学习情境36
- 二 师生互动: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动态分析36-46
- (一) 生产36-37
- (二) 消费37-39
- (三) 交往39-43
- (四) 分配43-46
- 第四部分 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社会文化视角反思46-55
- 一 对话协商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自生成46-51
- 二 为了学习的设计51-55
- 结束语55-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文;;共建教师发展的开放学习环境——探索以网络为中介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师教育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3 佐藤学;钟启泉;;学校问题透视——形成学习共同体[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7期
4 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与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3期
5 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6 赵健;;基于知识创新的学校组织发展——兼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的异同[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7 胡鸿保,姜振华;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J];学术论坛;2002年05期
8 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本文关键词: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0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