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1:24

  本文关键词: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对于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个体成员来说知识的解释和显性化是关键;对于团队而言,知识的整合与共享是主要任务。团队或是个人如何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并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积累下来,形成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的新的知识资源?为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团队知识创新的能力,教育虚拟社区团队知识管理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基于《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学习活动,本论文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在理论方面,界定了教育虚拟社区与团队知识管理的概念,总结出其特点,并论述了其理论基础。在实践上,从对曲阜师范大学2008级参加《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学习的同学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团队知识管理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策略。最后论文对该研究提出了结论与展望。 通过分析得出:用于知识管理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管理系统,一般包括知识、支持技术、教师的干预、团队的内部因素等来协同完成知识资源的形成、储存、交流和应用。教师因素、环境因素、知识环境、团队因素是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团队知识管理的四大因素,从总体来看影响团队知识管理的因素中,环境因素、知识因素属于外部因素,团队因素属于内部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笔者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提高教育虚拟社区中团队知识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育虚拟社区 知识管理 团队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图表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1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9-10
  • 一、选题背景9
  • 二、选题意义9-10
  • 第二节 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10-11
  • 一、国外的知识管理研究现状10
  • 二、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现状10
  • 三、团队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10-11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一、研究思路11
  • 二、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内涵解读12-19
  • 第一节 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的解读12-16
  • 一、教育虚拟社区12
  • 二、学习团队及特征12-13
  • 三、虚拟团队的知识含义13-15
  • 四、团队知识管理相关技术15-16
  • 第二节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理论基础16-19
  •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16-17
  • 二、认知学习理论基础17-18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8-19
  • 第三章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19-39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设计19-24
  • 一、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个案介绍19-22
  • 二、问题的提出22-23
  • 三、问卷调研23-24
  • 第二节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24-39
  • 一、基本资料与团队知识管理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24-26
  • 二、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相关及回归分析26-34
  • 三、因素的因子分析34-37
  • 四、因素的聚类分析37-38
  • 五、启示38-39
  • 第四章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39-48
  • 第一节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模型构建39-41
  • 一、知识管理的模型39
  • 二、基于教育虚拟社区团队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39-41
  • 第二节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的环境策略41-43
  • 一、建设人性化的教育虚拟社区平台41
  • 二、营造社区团队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41-42
  • 三、多样化的教师角色,营造团队知识管理氛围42-43
  • 第三节 教育虚拟社区知识管理的知识策略43-44
  • 一、建立教育虚拟社区的知识管理地图43
  • 二、建立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库43-44
  • 三、建立教育虚拟社区知识社区44
  • 第四节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的团队策略44-48
  • 一、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能力44-45
  • 二、建立共同愿景45
  • 三、建立动态的团队组织45-46
  • 四、建立合理的团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46-47
  • 五、营造团队文化47-48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48-50
  • 第一节 研究结论48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48-50
  • 一、研究的创新点48
  • 二、研究的不足48
  • 三、研究展望48-50
  • 附录Ⅰ50-53
  • 参考文献53-55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龙海;汪颖;;校园网络下学习型虚拟社区的建设构想[J];华章;2011年18期

2 张佩丽;周明宝;;论网络虚拟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3 王艳霞;林志淼;;网络素养教育与网络虚拟社区教育管理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尹连根;;西方传播学视野中的网络社区社会属性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唐晴;;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现状与应对[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华;;计算机应用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0年05期

7 李艳华;;虚拟房层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杨英;马晓彤;;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以上海某综合中学BBS为例[J];基础教育;2011年04期

9 董京峰;;利用网络环境搭建家园互动的桥梁[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周健;;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虚拟演艺平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雁;张晓霓;;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维光;;导游虚拟社区类型及其成因探讨[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金蹊;;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团队知识吸收及其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周晴杰;徐立鸿;吴启迪;;虚拟社区中的MU~*技术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5 周晴杰;欧阳春;肖晴;徐立鸿;吴启迪;钦培坚;;虚拟社区及其支撑技术[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孟魁;王粤;张旭;肖晓春;张根度;;基于时效的虚拟社区信任管理[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谢礼珊;王鼎;;旅游虚拟社区服务质量与社区成员忠诚感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涛;李兴刚;;服装企业虚拟社区建设的营销价值初探[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姚树俊;康萍;蒋梦莉;张晓瑞;;知识类别在知识转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勇;段红英;;浅谈网络“虚拟社区”对中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凯;虚拟社区与多元化社会的治理[N];法制日报;2009年

2 王喜林 王金平 刘勇;“虚拟社区”事不虚[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赵联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虚拟社区及其研究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沈洪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新治理模式下重建虚拟社区秩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屹然;陈一舟:用12年圆一个虚拟社区梦[N];粮油市场报;2011年

6 李勇;冲浪虚拟社区教师可随时随地备课[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李广宇;“虚拟社区”未来不是梦[N];福建邮电报;2000年

8 王瑞斌;虚拟社区的繁荣[N];中国经营报;2007年

9 马迎华;如何挖掘社区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7年

10 ;虚拟社区的命运[N];电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杨;团队知识创新过程及其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赵玲;虚拟社区成员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程秀芳;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葛涛;互联网上的“作家迷”虚拟社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雷静;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范晓屏;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孟魁;虚拟社区环境下信任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林敏;基于个体选择的研发团队知识转移与创造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宁函;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知识建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盈盈;虚拟社区“居民”的参与动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任晓敏;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海燕;虚拟社区群体凝聚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丽;教育技术虚拟社区的社区粘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康;实名制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环;交易型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徐向玲;虚拟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方芳;SNS虚拟社区的交往结构与信息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徐麒;基于SNS虚拟社区互动对品牌认知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知识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07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