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
本文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建设六年有余,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学科分布情况、课程所在学校分布情况、经费分配、评审体系等方面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存在的一些教育代价。同时,本研究还以精品课程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建设、教学等过程中付出的教育代价。通过对已有教育代价的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研究发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许多教育代价,如加剧了学科或专业发展不均衡,造成弱势群体课程建设权力虚无,引发课程建设经费分配上的矛盾,有特色的精品课程难以形成等。因此,国家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中,要注意促进学科专业课程的和谐发展,完善课程建设经费的分配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及非精品课程教师的关注程度,导入全方位的精品课程评价策略,进一步推广国家精品课程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人从中获益,实现项目建设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 代价 课程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前言8-16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研究内容10-11
- 四、研究现状11-15
- 五、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国家精品课程和代价的界定分析16-26
- 一、国家精品课程概述16-19
- (一) 什么是精品课程16-18
- (二) 什么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8-19
- 二、代价的界定19-22
- (一) 代价的涵义和本质19-20
- (二) 什么是精品课程的代价20-22
- 三、精品课程代价分析的主要理论依据22-26
- (一) 精品课程代价的客观性理论22-24
- (二) 精品课程代价分析的人力资本理论24-26
- 第二章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总体情况分析26-35
- 一、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建设总体情况26-30
- (一) 学科分布情况26-27
- (二) 课程所在学校分布情况27-29
- (三) 经费29
- (四) 评审体系29-30
- (五) 其它30
- 二、国家精品课程(本科)相关的代价分析30-35
- (一) 加剧了学科或专业发展不均衡30-31
- (二) 弱势群体课程建设权力的虚无31-32
- (三) 课程建设经费分配上的矛盾32-33
- (四) 有特色的精品课程难以实现33-34
- (五) 教师价值观念的偏离34-35
- 第三章 学生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评价的实证研究35-56
- 一、研究过程35-45
- (一) 调查问卷的形成35-36
- (二) 因素分析36-43
- (三) 信度分析43-45
- (四) 效度分析45
- 二、人口学变量分析45-48
- (一) 性别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评价的影响45-46
- (二) 年级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的影响46-47
- (三) 专业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的影响47-48
- 三、学生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的四个部分的关系分析48-49
- (一) 四个部分量表及其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48
- (二) 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评价部分对其它三部分的回归分析48-49
- 四、学生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的九个维度间的关系分析49-52
- (一) 各因素以及其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49-50
- (二) 认同程度对其它八个因素的回归分析50-52
- 五、讨论与分析52-56
- (一) 研究结果与讨论52-54
- (二) 相关的代价分析54-56
- 第四章 教师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评价的分析研究56-72
- 一、研究过程56-66
- (一) 调查问卷的形成56-57
- (二) 因素分析57-64
- (三) 信度分析64-65
- (四) 效度分析65-66
- 二、教师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的总体的关系分析66-67
- (一) 四个部分量表及其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66
- (二) 教师对同事的评价部分对其它三部分的回归分析66-67
- 三、教师对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的八个维度间的关系分析67-68
- (一) 各因素以及其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67
- (二) 职业道德对其它因素的回归分析67-68
- 四、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相关分析68-69
- (一) 学生问卷中的职业能力与教师问卷的课程质量的相关分析68-69
- (二) 学生问卷的师生关系、职业道德与教师问卷的有益之处的相关分析69
- 五、讨论与分析69-72
- (一) 研究结果与讨论69-70
- (二) 相关的代价分析70-72
- 第五章 国家精品课程代价分析的思考72-76
- 一、国家精品课程代价分析的思考72-75
- (一) 促进学科专业课程的和谐发展72
- (二) 完善经费分配机制72-73
- (三) 加强对学生群体及非精品课程教师的关注73-74
- (四) 导入全方位评价战略74
- (五) 扩大精品课程的应用和推广范围74-75
- 二、进一步研究的构想75-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80-81
- 附录81-90
- 后记9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林艳;朱耀生;梁桂珍;;河南省高校数学类省级精品课程现状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2 曾兰芳;方瑾;黄荣怀;;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课程发展与共享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冯磊;;高校图书实施国家精品课程推广的研究[J];经济师;2013年08期
4 周剑云;;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5 蒋平;;网络资源不均衡发展:公平论视域下精品课程建设之难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燕;多媒体录播系统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包丽丽;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洁;高职旅游类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佳恒;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常继科;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自动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南大学;2012年
6 丁倩倩;赛博学习有效性与可靠性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永祥;基于远程协作学习的高校精品课程实施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雪瑗;基于Flash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万权性;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9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