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学习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探索
本文关键词:表现性学习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探索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最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自2001年起,我国进行了最大范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直至今日,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学生学习的形式依然主要是静听、静坐、静观、静思,社会、学校评价方式仍然主要是学生的语言与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对学生的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关注,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其表现力、创造力难以得到发挥。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探讨了表现性学习,分析了表现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探索了其理论基础,即“做中学”、多元智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以及成功智力理论,构建了表现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总结了其具体的教学策略,最后以某大学的一个班级为实践对象,组织了一次表现性学习活动,探索了这一学习方式具体实施的可行性。 表现性学习是指表现主体通过在操作或做的情境中,选择最合适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即时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的“表现”有两层含义,即“动手操作”的情景与“表现、表达”的方式、途径,它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即“做中学”,并且在学的过程中充分释放、表现自己,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学以致用”、“学以致表”。 表现性学习从表现的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言语型表现性学习与非言语型表现性学习,从其发生的情境真实性程度来看,可以分为真实性表现性学习与模拟性表现性学习。表现性学习具有主体性、主题性、过程性、交往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表现性学习的过程包括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先期准备、具体实施、评价与总结、反思几个阶段。 基于以上理论框架的建构,以及表现性学习实施过程的探讨,本文对某市小学、中学、大学进行了表现性学习的现状调查分析,并以该调查报告的反馈结果为基础,在某大学的一个班级进行了表现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以进一步验证表现性学习的理论、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表现 表现性学习 学习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4
【目录】:
- 目录2-4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6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一) 中国传统文化彰显着“内秀”,压抑了“表现”8
- (二) 当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8
- (三) 学生缺乏“表现力”,严重影响着创新人格的发展8-9
- 二、研究的目的和价值9-10
- (一) 研究目的9
- (二) 研究价值9-10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三)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3-14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4-16
- (一) 研究思路14-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 表现性学习概念16-32
- 一、表现性学习的内涵、类型与特征16-28
- (一) 表现性学习的内涵16-23
- (二) 表现性学习的类型23-25
- (三) 表现性学习的特征25-28
- 二、表现性学习的意义28-32
- (一) 倡导表现性学习有益于释放学生爱表现的天性28-29
- (二) 倡导表现性学习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认知29-30
- (三) 倡导表现性学习有益于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30
- (四) 倡导表现性学习有益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30-31
- (五) 倡导表现性学习有益于达成学生的自我实现31-32
- 第二章 表现性学习的理论基础32-43
- 一、多元智力理论32-34
- (一) 多元智力理论32-33
- (二) 多元智力对表现性学习的启示33-34
-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4-38
- (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4-36
- (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表现性学习的启示36-38
- 三、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38-40
- (一) 斯滕博格成功智力理论38
- (二) 成功智力理论对表现性学习的启示38-40
- 四、杜威的“做中学”理论40-43
- (一) “做中学”基本理论40-41
- (二) “做中学”对表现性学习的启示41-43
- 第三章 表现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43-50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43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43-46
- (一) 对表现性学习中“表现”的理解43-44
- (二) 对课堂学习中“表现”的态度44-45
- (三) 课堂学习中“表现性学习”的实施状况45
- (四) 课堂学习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方式45-46
- (五) 课堂学习中实施“表现性学习”的效果46
-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46-50
- (一) 对表现性学习中的“表现”理解有偏见46-47
- (二) 表现性学习的实施形式单一47-50
- 第四章 表现性学习的实践探索50-73
- 一、表现性学习案例50-64
- (一) 确定主题51
- (二) 制定方案51-53
- (三) 准备53-54
- (四) 实施54-58
- (五) 评价58-64
- 二、总结与反思64-73
- (一) 如何协调预设与生成?64-65
- (二) 如何统合自然性与人为性?65-68
- (三) 众多选择中如何确定主题?68-69
- (四) 基础教育中推广表现性学习的拷问69-71
- (五) 合作过程中兼顾个性差异的再思考71-73
- 附表173-74
- 附表274-76
- 参考文献76-80
- 后记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祖明;;从“达标式评价”走向“表现性评价”[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年05期
2 刘健;;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6年08期
3 高鹏;;提高表现性评价结构效度应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江西教育;2009年17期
4 邱伟;;“表现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10期
5 吴道春;;一个TIMSS表现性评价项目的介绍及启示[J];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07期
6 王红蕾;;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11期
7 邱伟;秦洪敏;;发言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案例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05期
8 蔡敏;;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征[J];江西教育;2009年17期
9 施海庆;;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学;2010年Z1期
10 王凯文;;表现性评价在篆刻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明;;建立多元化教师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学习与反思能力的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贾文萍;丁芳;;不同学习方式对小学三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陈树芳;;运用科学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刘以榕;;学习陶行知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许敏;;多媒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蔡军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倩;;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静华;;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孟秀玲;曹勇;任锐;;对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A];全国电子技术研究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川市第一中学 李金兰;表现性评价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推手[N];湛江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杨晓丽 张茧 实习生 黄爱;分数不再是惟一[N];湖南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王磊;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盖乃诚;“主动、探究与合作”,,灵丹妙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采访对象: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综合部主任 刘粤平 记者:段e
本文编号:835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83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