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后反思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1:12
本文关键词:教师课后反思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课后反思行为 指标体系 量表法 专家评判平均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下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中再一次强调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广大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此,如何全面、有效地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一次成为广大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很显然,教师良好的素质和形象是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包括教师外在的行为表现还包括教师内隐的思想活动,如教师的课后反思行为。教师内隐的反思行为影响和支配了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科学的、合理的课后反思可以优化教师行为,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研究价值上,教师课后反思作为教师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尝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课后反思行为指标体系,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出台教师行为规范政策提供参考更为实践中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从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上,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浙江省的大约1000百名中小学教师课后反思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14份,调查结果输入SPSS18.0、EXCEL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通过专家评判平均法得到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教师课后反思教学基本技能行为(32.6%)、教师课后反思教学理性提升行为(33.3%)、教师课后反思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行为(34.1%)。整个指标体系简单、清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且涵盖了教师课后要反思大部分内容,为中小学教师在课后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反思提供了一些良好的借鉴。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课后反思状况还不理想,而且学校相关的教师反思方面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指导还相当缺乏,这些都有待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希望今后的教育学者能在这方面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教师课后反思行为 指标体系 量表法 专家评判平均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10
- 导论10-19
- (一) 问题提出10-13
- 1. 新课改要求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行为10-11
- 2. 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师行为优化的有效途径11-12
- 3. 教师课后反思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行为研究的重要构成12-13
- (二) 研究价值13-15
- (三) 研究思路15-16
- (四) 研究方法16-19
- 一、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19-45
- (一) 文献综述19-38
- (二) 研究述评38-40
- (三) 核心概念界定40-45
- 1. 教师行为40-42
- 2. 反思及教学反思42-44
- 3. 指标体系44-45
- 二、教师课后反思行为指标体系分类预设45-48
- (一) 反思教学基本技能行为45-46
- (二) 反思教学理性提升行为46
- (三) 反思教学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行为46-48
- 三、教师课后反思行为指标体系量表的制订与测试48-62
- (一) 量表编制48-53
- (二) 量表信、效度检验53-55
- (三) 量表测量及分析55-61
- (四) 指标体系的确立61-62
- 四、教师课后反思行为指标体系权重配置62-67
- (一) 确定专家评判指标体系框架63-64
- (二) 指标权重值的计算64-65
- (三)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65-67
- 结语67-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E·舒尔科夫 ,刘伦振;教师的课堂行为[J];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04期
2 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5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7 马晓林;对传统教学观的反思与扬弃[J];安徽教育;1985年09期
8 宁晓洁;;浅析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1期
9 谈亦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影响因素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丽红;以反思为动力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肖美艳;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36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83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