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46名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父母养育方式和同伴依恋进行研究。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2、F3、F4、F5、F6、M5这6个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045,3.499,-3.430,3.277;P0.01;t=2.094,-3.644;P0.05);F4因子与M5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5.720,6.248;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1和M1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r=0.331,0.367;P0.01);F2、F5、M3、M4这4个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r=-0.213,-0.276,-0.224,-0.165;P0.01)。结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养育方式 同伴依恋 相关研究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纵观国内外关于依恋的研究,主要包括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依恋评估方法的发展、依恋与个体心理及行为发展关系的几方面的内容[1]。然而对依恋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还很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圣涛;张薇;;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樊利春,张静;0-3岁儿童语言能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04年10期
3 王艳玲,祖海芹,周萍,李剑;父母教养方式与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4 肖三蓉,袁一萍;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5 刘戍;张宁;;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6 李丽,陈庆良,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陶艳兰;城市家庭教育方式的理性化倾向[J];青年研究;2001年11期
9 徐远超,谭千保;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期望相关性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王瑞红;家庭扶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黎永兢;家庭抚养方式对小学儿童表情认知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重庆;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姜立利;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韵;父母教育一致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2 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3 雷雳;杨洋;柳铭心;;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4 雷雳;杨洋;;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平;;青少年网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2 惠达;;青春期为何而“烦”[J];农家参谋;2011年08期
3 何昕;王召芳;李晶;;大庆地区初中青少年积极情绪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唐淦琦;孟琳芳;J.Huang;;潮流背后的思考——青少年性别观念的改变[J];大众心理学;2008年06期
5 陈妮娅;;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娉;;青少年自我表露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的问题[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4期
7 皑雪;;抑郁是一种病[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5期
8 吴锡改;宋海龙;;论青少年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9 蒋桂芳;;青少年逆反的内在动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慧敏;;由打渔人的故事想到的[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康财;辛自强;;1992-2006年间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的横断历史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R,
本文编号:1000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0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