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钱学森之问”研究述评
【摘要】: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争鸣 述评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钱学森之问”命题所指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老陨落后留给国人一个深深的思考,即“钱学森之问”。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然而人们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却不尽相同。首先,对“学校”一词所指有不同的理解。在学校层级方面,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平旭;德育视野中的创新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1年02期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多来点争鸣[J];湖南教育;1990年Z2期
2 李晓阳;;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践行与争鸣[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5期
3 杨兴刚;;论对钱梦龙导读教学思想的争鸣[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秀梅;;国际远程教育院校组织模式优势争鸣及合作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陈克娥;;在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J];理论界;2006年10期
6 林瑞华;争鸣中的教育社会学之研究对象[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7 刘碧霞;罗明;;从“钱学森之问”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1期
8 陈天洪;;看学习理论的争鸣解读科学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21期
9 涂怀京;陈冬;;从争鸣到复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述评(1979——1985)[J];爱满天下;2005年01期
10 田友谊;;试论中国教育传统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爱萍;单中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争鸣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涂怀京;陈冬;;从争鸣到复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述评(1979—1985)[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本文编号:1021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