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游移的问题解决功能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13 02:17
本文关键词:心智游移的问题解决功能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心智游移 问题解决 创造力 复杂问题决策 散焦注意 离线思维(off-line)效应
【摘要】:心智游移是一种类似于走神的心理活动,即注意偏离当前任务目标转而加工内源性信息的心理现象。通常以为心智游移是一种干扰,会降低个体的工作效率的心理现象。因为当个体集中注意力完成某工作任务时,时常会被这种内源性的,不受控制而涌现的心理活动打断,而此时涌现在意识中心的意识内容与正在进行的任务无关,是一种丰富的内部心理活动。所以当个体觉察到自己“走神”时,常常容易因为心智游移而带来的行为失误或者注意力的偏离而产生挫败焦虑的情绪体验。但是心智游移现象也提醒我们,除了即时外界刺激可以成为个体觉知的内容之外,内源性信息也是意识内容的一大来源。不仅有目标导向的认知加工可以在意识水平进行,没有目标导向的、自发产生或不受个体控制产生的内部表征也时常占据意识中心。很多研究者认为这种自发性重复思维不可能是毫无适应性功能的。自发性思维与个体的自我相关事件密切有关。其自发性思维内容反应了个体关注的个人事件,内部感受,未完成的目标未解决的挑战,内心的担忧和希望,存在争议的内部想法等等。与此同时,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证实个体在复杂问题决策中,无意识思维相比有意识思维,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是,这种离线思维(off-line)的优势是否仅仅存在于纯粹的无意识思维中呢?在早期关于心智游移的研究中,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心智游移可能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的猜测。所以本研究中主要探索心智游移对于问题解决的认知功能作用。 鉴于心智游移即是一种普遍的意识体验,又有着稳定的个体差异(个体特质),本研究从心智游移的个人特质和暂时意识状态这两个维度考察心智游移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一通过心智游移问卷和创造力问卷的调查来研究个体的心智游移特质和创造力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二通过行为实验对比了不同意识水平下,即经过一段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和心智游移后,个体对于复杂问题的决策水平差异。在研究三中进一步考察了离线思维效应的性别差异。 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个体的心智游移特质与创造力倾向在总体上呈现正相关,即心智游移频率高的被试,创造力也比较高,而创造力中的想象力维度与心智游移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2)对于复杂问题决策,相比经过有意识的思考,不管是无意识思考组还是心智游移组都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此外,与无意识思维组相比,心智游移组不仅做出了同样多的最优选择,还做出了更少的最差选择,即享有更低的决策风险。3)关于复杂问题决策的离线思维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即经过一段时间的离线酝酿,女性比男性更能从中受益,即在离线思维效应中,相比男性,女性更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心智游移 问题解决 创造力 复杂问题决策 散焦注意 离线思维(off-line)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部分9-32
- 1. 引言9-10
- 2. 文献综述10-27
- 2.1 心智游移概述10-12
- 2.2 问题解决概述12-17
- 2.3 心智游移与问题解决17-27
- 3. 问题提出27-32
- 3.1 已有研究的局限27
- 3.2 问题的提出27-29
- 3.3 研究的意义29-32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32-55
- 研究一 心智游移特质与创造力水平相关研究32-37
- 1.1 研究目的32
- 1.2 研究方法32-34
- 1.3 数据结果34-35
- 1.4 讨论35-37
- 1.5 研究一小结37
- 研究二 心智游移对复杂问题决策的影响37-49
- 2.1 实验目的37-38
- 2.2 研究方法38-43
- 2.3 数据结果43-46
- 2.4 讨论46-49
- 2.5 研究二小结49
- 研究三 心智游移对复杂问题决策解决水平影响的性别差异49-55
- 3.1 实验目的49
- 3.2 研究方法49-50
- 3.3 数据结果50-53
- 3.4 讨论53-54
- 3.5 研究三小结54-55
- 第三部分 总结55-59
- 1. 综合讨论55-56
- 2. 总体结论56-57
- 3.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57-59
- 3.1 创新点57
- 3.2 不足之处57
- 3.3 未来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4
- 附录A 心智游移特质与创造力倾向64-71
- 问卷一: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64-67
- 问卷二:白日梦频率问卷67-69
- 问卷三:心智游移频率问卷69-71
- 附录B 复杂决策问题之电脑选择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良;;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创造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邢强;车敬上;唐志文;;顿悟问题解决研究的认知神经范式评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4 王烨,余荣军,周晓林;创造性研究的有效工具——远距离联想测验(RAT)[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5 刘春雷;王敏;张庆林;;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022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22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