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基于民族志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13 04:20

  本文关键词: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基于民族志的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场域 流动儿童 社会融合 民族志


【摘要】: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由于与城市儿童存在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导致其很难深度融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中。为此,在学校场域中,需要进一步促进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拓展流动儿童的交往空间,以及加强师德建设和融合教育,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合。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学校场域 流动儿童 社会融合 民族志
【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社会融合视角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1C0156)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新的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流动儿童在进入城市学校后,由于与城市儿童存在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导致其很难深度融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年03期

2 唐开福;蔡俐;;流动的花朵,在学校里生活得怎么样?——以上海市长宁区K小学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晶;;80后青年语文教师的迷失与救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袁利;;浅谈素质教育下“和风细雨”式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王婉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苗培周;杨晶;王彤;;学研结合,培养和训练高师学生科研能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张荣花;;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情感教学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孙立梅;;谈师范院校学生资料积累技能训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戴斋环;;自我的迷失——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错位的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吴静;;听评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肖丽;;赞赏在教学中的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10 祖平;;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沈会成;;学困生的转化与预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智;高校新资助政策及其实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晗;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丽艳;再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布白手法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毕兰凤;大学生自我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班华;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金志云;自我教育:方法与模式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2 程黎;庞亚男;李泊;朱丽娟;;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3 杨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Z2期

4 程福蒙;柯洪霞;;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再审视[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5 陈瑞丰;;我国流动儿童信息网络的构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12期

6 梁宏;;流动儿童的闲暇教育探析[J];内蒙古教育;2009年02期

7 李雅儒,孙文营,阳志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李成贵;;必须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J];调研世界;2007年05期

9 左小彩;;改善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年18期

10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7 张绘;龚欣;尧浩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来自北京的调研数据[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芷若;刘杨;方晓义;;北京市中小学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郭黎岩;王洋;;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及其与教师互动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武岳;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王一博邋实习生 张小彬;将建“五大管护网络” 呵护留守流动儿童[N];郑州日报;2007年

3 张莹莹;让阳光沐浴每个孩子[N];云南政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苏婷;流动儿童是否需要单独编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戚海燕;二十三万流动儿童基本有学上[N];北京日报;2003年

6 刘燕;西安流动儿童求学难题多[N];西部时报;2005年

7 黄煜盈;朝阳区安置7万流动儿童就读[N];北京日报;2004年

8 高欣;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召开[N];辽宁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吴芳;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创造成长良好环境[N];大理日报(汉);2008年

10 记者 赵静;全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N];青海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2 贾志文;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张雪萍;打工子弟学校在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文斌;中国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侯艳敏;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冯帮;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旭芬;北京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校园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冬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妮娜;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教育分流与教育公平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媛;流动儿童学习适应不良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2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2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