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4 13:06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学专业 精品课程 影响因素


【摘要】: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以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宗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文章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国家级、省级与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探讨了院校类型和层次、师资队伍、政策扶持、经济投入和所处地域等影响因素,为此提出各高校联合制定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与内容等建议,期望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 精品课程 影响因素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信息传播视角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80101)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西部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80050)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内访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7;G652.3
【正文快照】: 从上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在高等学校设置教育技术专业。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在1978年重新起步,在1993年以前,称为电化教育专业;1993年以后,称为教育技术学专业[1]。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213所大学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谢幼如;朱静静;董继燕;;教育技术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分析与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王芳亮;;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6 段善利,李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4期

7 伍顺比;江玲;;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8期

8 赵呈领;陆薇;韦海梅;;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开设情况的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2期

9 郭炳;;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一些问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2期

10 沙景荣;王林;黄荣怀;;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研究的导向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庆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宗红;;E-learning与深化高职实训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蔡冠群;张新民;;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汪杰贵;;农村“电视机+DVD+光盘”教育模式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赵巍;将多媒体技术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汪晓庆;陈命家;张薇;;高职高专病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左建军;徐麟;;中医院校多媒体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杨哲;钟生海;;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代海芳;汤菊香;张志勇;;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2期

9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周丽红;;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琛;赵双;赵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蔡晶;卢红琴;;承前启后,搞好《结构力学》课程建设[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赵江洪;杜明义;;《地图学》课程的建设与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朱莹;贾永兴;;基于网络的问题式学习方法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5 孙盛萍;杨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6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论高校通用型课程教学网络系统的通用性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刘金广;;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王勋;吴文辉;彭春华;;供变电技术优质课程建设[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9 徐守志;蒋廷耀;杨小梅;;精品课程中的课程群建设——信息安全课程群的建设构想[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熊娟;;教育信息化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凤英;代理签名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及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雪娇;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超;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孟宪翔;网络电视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逯昌浩;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晓勇;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艳敏;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琼;;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居来提·沙比尔;高校网络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8期

3 邓幸涛;曹凤余;;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五人谈[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8期

4 谢幼如;姜淑杰;张艳虹;;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5 张有录;陈进;;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7 黄荣怀,张燕,张进宝;基于学习策略的大学生网上学习活动设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案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8 沙景荣,周跃良;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徐福荫;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10 黄荣怀,李茂国,沙景荣;知识工程学: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懋元 陈兴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倩;高校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燕;摄影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俎美杰;基于课程BBS师生网络教学交互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潘红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茹;;《学习科学与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及SWOT分析——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5期

2 张秀敏;王永锋;;中外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3 华帆;;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研制工作会”在浙江大学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6期

4 马志强;;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清华大学举办[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清华举办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6 胡钦太;胡小勇;;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以教育传播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9期

7 许晓安;;建议各省成立“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技术协会”[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8期

8 秦伟;;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上谈教育技术实验室新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3期

9 锡斌;;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清华大学举办[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10 ;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倍莹;黄晶;高洪臣;续薇;李永勇;王凯;汪军;闫平;;凝血常规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张晓雯;;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依存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等四省408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传亚;秦维昌;宋少娟;亓恒涛;;64层螺旋CT的z轴MTF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邹颖;武志涛;郑丽敏;丁子娴;续朦;;不同断面下电缆隧道造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5 桑立红;梁辰;;我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周荣贵;常成利;刘洪君;;城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7 蒋建华;;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莉萍;盛志华;;徐州市托幼机构3~6岁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月卿;崔丽;吴艳芳;田媛;;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用地投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晓梦;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须改进[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襄楠;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喜见成果[N];新清华;2008年

3 通讯员 郭晓民;桂林师专:强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N];桂林日报;2009年

4 蒋夫尔;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才能结出甜美硕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近期国内饲料市场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6 周云波;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N];天津日报;2005年

7 陈珞珈 严建文 房耘耘;医改对中医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翁鸣;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粮油市场报;2004年

9 区计统局供稿;马尾人:挣的多,,花的少[N];海峡时报;2000年

1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连城;通货膨胀周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理论与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高梦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侯玉立;CIS演变为多发性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干扰素干预效果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马志涛;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水平受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7 毛海丹;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8 祁玉青;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闵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苏州市居民亚健康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明辉;网络环境下学习满意度、知识掌握及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郭敏;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0年

4 郜青云;豫中农民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凤江;天津市某区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嗣鹤;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卫丽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8 蒋竞;北京城市家庭水产品在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赵琳琳;北京市场个人茶叶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仲雪梅;我国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1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31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5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