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社会建构:媒介形象的内容分析——兼论留守儿童的“问题命题”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的社会建构:媒介形象的内容分析——兼论留守儿童的“问题命题”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内容分析 新闻报道 媒体选择 社会建构 媒介形象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命题 主要问题
【摘要】:虽然媒体有大量正面和中性的报道,但留守儿童仍被许多公众视为"问题儿童"。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媒体选择性的议题设置是留守儿童"问题命题"形成的基础,拟态环境下的印象形塑是留守儿童"问题命题"建构渠道,共同价值观上的"焦虑性引导"强化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命题",生活世界与主体间性的交叉建构是留守儿童"问题命题"的延续逻辑。在此过程中,政治信任危机、不太科学的媒体分析方式弱化了媒体正面和中性传播的力度,留守儿童的"问题"印象有较大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宜宾学院文新学院;宜宾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内容分析 新闻报道 媒体选择 社会建构 媒介形象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命题 主要问题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体系研究”(11CSH078)资助 宜宾学院大学生“挑战杯”课题筹备资助。课题负责人:陈世海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据20ro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近2.3亿人川;中国妇联2008年发布调查报告认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这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超过一个留守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志刚;;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社会;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罗英豪;;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现代城市社区意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5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8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9 林杰;制度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振铎;何晓林;;时代呼唤生态出版[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8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麦惠霞;朋辈影响青少年滥用软性药物的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俊峰;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角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7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9 余伟京;论建立解决环境冲突的公众参与机制[D];福州大学;2003年
10 章光洁;白族农村社区中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国勋;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J];农家之友;2007年07期
2 欧阳超英;;宿迁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3 韦绍健;黎容;;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J];中小学校长;2007年05期
4 郑银杏;;“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华章.教学探索;2008年02期
5 钟招英;黄益秀;;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J];学前教育;2008年Z1期
6 文先松;;附: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J];教育艺术;2009年11期
7 郭文良;;“标签”观照下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24期
8 孙慧玲;;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
9 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年07期
10 王一涛;;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情况De调查与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贾勇宏;;论寄宿制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作用——基于中部三省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谭小月;徐建平;;优秀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传记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杭蓉珍;;让爱相随——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娄辰;贵州4教师“一米阳光”托管留守儿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杨斌鹄;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N];西安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范嘉欣;用爱温暖孩子的心[N];南昌日报;2009年
7 记者 魏有景;湾里区为留守儿童构筑温暖之家[N];南昌日报;2009年
8 缪建东;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怀网络[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通讯员 任达;共同关爱留守儿童[N];安徽日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任艳军 通讯员 曹秋菊;爱心助成长 留守不孤单[N];中国人口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涂秋元;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现实状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贤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桂基;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雪琴;四川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1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