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课程论的“大”字情结与教学论的职责坚守

发布时间:2017-11-02 21:28

  本文关键词:课程论的“大”字情结与教学论的职责坚守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论 “大”字情结 教学论 职责坚守


【摘要】:课程论的"大"字情结先后经历了从教学论析出独立,与教学论齐头并置,试图涵盖教学并与教育同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立论基础是教学观中的生本说,生本说中的学习论,学习论中的材料学,进而以广义材料学来自我证成并逻辑自洽。这一立论基础不仅致使其在理论认知上存在多因化约一因、静态涵盖动态、主动演化被动等问题,也致使其在实践上导致教师能动性降低,教材结构性削弱,学生学习混乱性加剧,学科发展无序性增强等问题。为此,应当再度审视作为活动的教学与作为学科的教学论的本份与职责坚守,重申教学活动构成的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基本要素,共立教学语义构成的教、学两维界定,析明教学论学科构成的教导论、承习论、课程论三类研究,并将课程锁定在静态层面、将教师锁定在动态层面、将学生锁定在动静交构的双向互动层面。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课程论 “大”字情结 教学论 职责坚守
【基金】:杭州市“131”人才第二层次支持计划项目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 “勤慎”研究资助项目(HZNUJTAS201101007)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尽管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争论已久,且二者在当前我国已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是事实,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与澄清。本文拟从课程论发展的历史演进出发,集中探讨课程论“大”字情结的由来及其在学理与实践上部分存在的非逻辑自洽性,以及当代教学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龙立;潘丽珠;;“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J];教育学报;2006年01期

2 王鉴;如何认识课程论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02期

3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国志;构建合理的高师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年07期

2 石亚军;人才成长岂止在课堂——论大学潜在课程的育人价值[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05期

3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4 戴双翔;现代教学视野中的教学伦理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唐祥来;PPP模式与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史阳;关于开设人文综合课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盛冰;社会资本、市场力量与学校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丛立新;知识、经验、活动与课程的本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曹能秀;当代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特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黎;;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的课程编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国琼;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4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邹海彬;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姚冬琳;小学社会科整合类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姜丽静;地方课程刍论——对地方课程未来形态的文化学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爱程;西方课程论的哲学社会学基础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2 章小谦;杜成宪;;中国课程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4 丁念金;课程论体系结构之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9期

5 王鉴;如何认识课程论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清;户清丽;;我国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现状透视与未来瞻望——基于2010年全国课程论研讨会和教学论年会研究成果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2 ;本刊投稿邮箱[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3 李文涛;;从课程的发展史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4 方舒婷;;试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课程观[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5 和学新;张丹丹;;我国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6 张艳;;浅谈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7 金志远;;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取向——从学科视角到文化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晓东;;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活动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论的挑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黎明;;论罗杰斯的主体性教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郑豪杰;课程的品质本该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郜云雁 实习生 王健红 杜岩岩;不能遗忘的俄罗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杨明全;全球视野中的基础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姜冬根;后现代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高华程 桓公;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开启中国课程发展新纪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唐江澎;提供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3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4 吴明海;继承与创新[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5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玲;我国课程论建构理路的“后课改”反思[D];渤海大学;2012年

2 汪亚利;英国第六学级的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党亚丽;中学化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思路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雪梅;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6 阴婷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海深;中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黄军山;张楚廷5I课程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书伟;对斯宾塞科学知识价值体系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红莉;杜威“经验”课程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3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33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