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教育政策调整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教育政策调整分析
【摘要】:PISA测试结果是影响参加国或地区调整教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公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及其形成的舆论压力,表现优异的参加国或地区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等。研究发现,基于PISA测试结果的教育政策调整类型主要有四种:政策深化型、政策变革型、政策调适型和政策效仿型。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基金】: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资助课题“PISA测试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影响”(SHPISA2009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11.8
【正文快照】: 经合组织(OECD)发起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凭其先进的评估理念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或地区的关注,不仅参加国或地区从2000年的43个增加到2009年的68个,而且每次测试结果都会在参加国或地区的公众、媒体、政府中产生影响,成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反思和调整教育政策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2 赵萱;;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
3 彭萌;刘东雷;;关于农村学校现代教学媒体发展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17期
4 姜勇;时莉;;奥地利教师教育政策改革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姜峰;肖聪;;法国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蒋园园;;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多维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7 赵富伟;黄欣;;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案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8 胡玉华;;PISA科学素养评价方式对生物教学评价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杨启光;;地方教育政策的转移与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10 柴少明;赵建华;;教育政策与实践视野下的CSCL——CSCL2011国际会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娜;辛涛;王蕾;;PISA中国数据的DIF分析——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的途径[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曾平飞;;PISA2006中科学学习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比较[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黄慧静;余娜;辛涛;;用多元概化理论分析pisa中国数学试测中的评分者一致性[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佳;教育政策的“嫌贫爱富取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胡乐乐;PISA上海夺冠不可沾沾自喜[N];光明日报;2010年
3 熊丙奇;有多少教育政策被儿戏[N];联合时报;2011年
4 周洪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立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刻不容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任绍敏;“上海学生全球考试第一”背后[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微;第五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教育政策调整与体制改革[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张瀛 张天雪;教育政策彰显民生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吕扬;补课的困惑——教育政策双轨制的思考[N];陕西日报;2003年
10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复兴;审视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6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8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凌远宏;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教育上的角色和作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康琪;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6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