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解研究:回顾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课程理解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要】:近年来,课程理解是我国课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梳理和分析课程理解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课程理解研究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促进课程理解的纵深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课程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课程理解的内涵、类型、主体和教师课程理解等。最后,对课程理解研究提出了一些期望。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引言课程理解作为一种课程范式,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流行的课程范式,在对“课程开发”范式批判的基础上,在“概念重建运动”中提出来的。代表人物是威廉F.派纳(William F.Pinar),派纳等人的《理解课程》(Understanding Curriculum)一书对课程领域进行了概念重建,把课程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峰;白彦茹;;论课程理解的过程理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孙宽宁;房林玉;;遮蔽与彰显——诠释学视野中的教师课程理解辨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守纪;教师的课程理解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2年04期
4 赵文平;;“意义创生说”——教师理解课程文本的新取向[J];教育导刊;2007年06期
5 杨道宇;温恒福;;课程理解的三种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6 郭元祥;;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兼论课程研究中的思维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1期
7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的动态复合性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1期
8 郭文霞;南钢;;论课程理解中的主体合作[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04期
9 孙宽宁;;教师理解课程的基本要素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4期
10 余娟;郭元祥;;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郇红;;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何茜;;西方课程研究的美学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5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6 鲍同梅;从课程实施的视角看教师课程自主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2期
7 程明珠;;诠释学理论在中职护理专业注射法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年05期
8 杨开城;;论课程的易理解性与知识建模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刘慧群;保持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对课程观的认识论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柯晓玲;;课程的后再概念化运动及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林;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径言;教师课程领导学校场域与专业基质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领悟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剑锋;中学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文欣;幼儿教师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乔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玉帅;民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创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黎文芳;实践经验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娟;乾县高中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蕾;高中英语教师课程创生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林林;泰勒与多尔课程观的比较及其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陈佑清;;“师本课程”简论[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01期
3 赵炳辉;熊梅;;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高潇怡;庞丽娟;;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质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刘铁芳;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当代教育的使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6 科恩,罗登布什,保尔,彭胜来;资源、教学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卜玉华;关于西方教育研究传统“前提假设”现代转向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孙艳君;;对教师课程理解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龙茵;;浅谈教师的课程理解——从解释学角度谈教师对课程的理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喜海;对当前幼儿教师课程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艳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瑜;;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6期
2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追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攀;;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初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郑志辉;伍叶琴;皮军功;;幼儿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现状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张光陆;;探究型课程理解:教师的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9期
6 郭元祥;杨钦芬;余娟;姚林群;张琼;;教师即课程:意蕴与条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6期
7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课程精神的个性化展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3期
8 孙宽宁;;当前课程理解研究的问题与应然走向——课程理解研究十年透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华芳;;作为理解课程文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孙宽宁;房林玉;;遮蔽与彰显——诠释学视野中的教师课程理解辨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昕;石金涛;;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子燕;张晓春;;中医药对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卢雯玲;刘铜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双旗;方显明;黄绍湘;;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近况[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5 梁宁;林启云;;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6 张庆文;李苹;;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魏智慧;鲁智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熊丽辉;;《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应用现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振华;王玉蓉;;脂质体表面电荷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小红;周申立;张鑫;;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全;《理解课程》:超出常规说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陈顺坤;夯实依法治国的基础[N];云南日报;2000年
4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董峻;让“菜篮子”更绿些[N];人民日报;2002年
5 ;近期税收政策的走势综述[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6 深圳兰德;六月震荡 七月扬[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张廷凯;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林娜;2000年国际油价影响因素综述[N];国际商报;2001年
9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力;中亚合作迈新步(综述)[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国防科工委办公厅 蒋亮平;西部大开发战略综述[N];中国企业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明贞;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5 于龙;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久志;土茯苓和伸筋藤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9 杨宏丽;人类学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美菊;教师课程理解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文;教师课程理解的层次和结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攀;农村教师课程理解的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航;教师课程理解现状访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方舒婷;教师课程理解的学科差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松;教师课程理解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明;课程生成中的精神“相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鹏辉;当代美国课程研究范式的转型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中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倪国威;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7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9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