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华侨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国华侨教育研究
【摘要】: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世界化和多元化的潮流,对于外部世界比较封闭的韩国社会也逐渐转变为开放性社会。经过了1992年中韩建交、1997年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韩国社会的开放性进程急剧加快。由于这一时期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引起外来资本对韩国的关心,所以,便自然而然地关注起世界华侨资本力量与他们的网络。这种关心最开始是关于世界华侨在经济方面上的优势,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有关韩国华侨的学术方面上的研究。其实,在韩国学术界关于华侨的研究从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不过从研究方向、研究深度、学术成果等多方面来看,90年代是韩国华侨研究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不断增加,研究类别日趋多样化,学术发展也渐成规模,这种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韩国政府和相关学者对韩国华侨的关注在逐渐增多,但韩国华侨在韩国还是被认为是“外国人”或者“外人”。尤其是在以封闭性的、单一民族意识为主的韩国社会,更不容易对华侨开放。韩国社会对待华侨的“经济、政治方面上的差别政策”和“社会、教育方面上的放任政策”,使华侨采取沉默的定居方式。综上所述,随着韩国社会面临着世界化和多元化的潮流,对华侨的认识和政策也逐渐变得宽容和开放。韩国社会对华侨越关心,越实行缓解政策,华侨对于中国的认同就越淡薄,相反,对于韩国的认同感则会渐趋强烈,他们的生活会出现被韩国同化的倾向。华侨一直都在经历这样的变化,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而且,华侨中的年轻一代对于这样的变化,更加包容,接受能力更快。 笔者特别关注韩国华侨认同的变化。他们的认同主要通过外部因素——比如,韩国和台湾当局的政策、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形成而变化。对于韩国华侨来说,华侨教育是保持中国认同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华侨教育同样也不能避开认同变化的潮流。这篇文章按照主要历史变迁来区分华侨教育的变化,进而回顾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和华侨本身的变化,韩国华侨如何改进华侨教育,最后对现存问题加以深入论述。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推测韩国华侨年轻一代形成的多层认同意识将来在韩国华侨社会给不少的影响。最终,,笔者要表达的是,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在韩国华侨认同变化过程中,华侨教育会如何实景这一变化,另外,韩国社会应该如何包容它们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3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海滨;;看世界各国如何赏月度中秋[J];小读者;2011年09期
2 陈耀明;;温总理的诗歌情结[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5期
3 沈惠芬;;论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和史学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甘奇;;《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华侨卷》评介[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5 马有樊;;仰光《华侨宝鉴》所反映的近代腾冲侨情[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吴小玲;;广西北部湾地区明清时期的海商文化与移民[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7 彭梅蕾;;百岁教育家王越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梁;;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与华侨华人学[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吴煜煜;;谈华侨华人的血缘地缘纽带[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云南省委统战部课题组;;缅甸华侨华人社团研究及工作对策[A];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郭志超;;清水祖师崇拜在马来半岛[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5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6 肖彩雅;;缅甸华侨华人及其社团[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7 黄昆章;;重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以中国名人关注印尼华侨教育为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仪扬;;在《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学术研讨会上致词(代序三)[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文敬;;论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聿峨;;当代海外华人社团与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小霞;让汉语传播中华文明走四方[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记者 李凯、杜斌、张肄文;华侨华人20年捐资逾500亿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记者 黄伟;几内亚政局动荡尚未影响当地华侨华人安全[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驻外记者 席来旺 管克江 顾玉清 李渊 任建民 于青 莽九晨;这个节日,我们共同欢乐[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白景山;毛里求斯总统与华侨华人共度新春[N];人民日报;2009年
6 《华侨华人》编辑组 执笔 聂传清 任成琦 直妮妮 杨新宇 马雨桐;华侨华人十大焦点人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曹卫国;全球华侨华人促统会将在洛杉矶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杨家俊;蒙古国:华侨华人万余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华侨华人共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博源;意华侨华人积极为震区募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罡;近代南洋华侨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永;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任健强;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龙向阳;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3年
5 白庆哲;华侨华人与两岸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华;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D];暨南大学;2003年
7 陈迎雪;隔离、融合与多元——美国华人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9 朱鹏;北洋政府救助俄属远东地区难侨研究(1918-1920年)[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现我;韩国华侨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杨柳平;1949-1978年海峡两岸华侨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宁宁;抗战时期的华侨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璐;清代旅朝华侨华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许礼捷;旧金山华侨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丽嫦;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软实力的提升及华侨华人的推动作用[D];暨南大学;2010年
7 赖德繁;中国华侨房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D];华侨大学;2010年
8 何美英;二十世纪之初旧金山唐人街“鼠疫事件”与华侨权益[D];暨南大学;2012年
9 魏华云;试析华侨华人的反“独”促统工作[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9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4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