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师交流的“异化”及其对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城乡教师交流的“异化”及其对策分析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作为一种新生制度,不仅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而且面临着由于政府财政经费短缺、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学校之间利益冲突等现实因素所带来的困扰。因此,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在现实中极易出现"异化",其主要体现为城乡教师交流的自愿性、公益性、发展性、实质性异化为指令性、私利性、惩罚性、形式性。为防止城乡教师交流中的异化现象,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改进和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以及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Abstract]:As a new system, there are not only some defects in the system design, but also the dichotom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ue to the shortage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funds. Therefore, the system of teachers' communi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prone to "alienation" in reality,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voluntary, public welfar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lienation of teache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teachers' communi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 resources and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51.2
【正文快照】: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励大中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基础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中小城市(镇)学校教师以各种方式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1]这意味着城乡教师交流开始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支持。此后,2002年出台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诚梅;龙洋;;对建立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巨章;;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一个文献述评[J];财经科学;2006年04期
2 何兴华;空间秩序中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3 石楠;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4 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J];城市规划;2005年01期
5 徐沛,刘丹;渐进式改革中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其反思[J];金融论坛;2004年01期
6 安筱鹏;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当代财经;2003年06期
7 廖明岚;贺武华;;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体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吴梅,王建军;公共权力运用的利益诉求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9 钭晓东;;实践利益的衡平与反哺,实现契约到身份的回归——西部生态安全保护与环境法律矫正机制研究[J];法学;2006年02期
10 崔国贤;由民警伤亡所引发的思考——浅议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滕振军;;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能力提升[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婷婷;宋海瑜;;城市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航;;我国城中村现象的经济理性的分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滕振军;;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能力提升[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军;中国高速公路政府管制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祝志勇;制度创新主体扩散论[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小兰;经济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胡妍斌;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单吉X;从有机认证制度看中国有机农业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顾惊雷;蛙跳式制度变迁和职业经理人的使用[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英男;中国国有地勘企业制度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劲屹;中国证券市场“壳资源”配置的福利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2 宋伟;论我国转型期利益群体分化与政府整合[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涛;论地方利益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孟庆海;利益冲突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郑州大学;2003年
5 吴振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耿中元;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制度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7 寿新宝;关于我国竞争秩序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邹国防;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时期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萍;村社区公共权力监督动作与制度的偏离[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刚;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马佳宏;彭慧;;偏差与平衡: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年04期
3 范诚梅;龙洋;;对建立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4 李方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大友;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娜;关于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政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福华;王健;朱承志;;关于城乡教师公平问题的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2期
2 罗芳;杨仙萍;叶映华;;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李喜燕;;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问题、困境及制度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1期
4 范诚梅;龙洋;;对建立义务教育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5 李辉;黎琼锋;;教师流动与教育公平[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6 李宜江;;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安徽省A县的调研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7 贾建国;;我国城乡教师差异的制度分析与教师制度的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4期
8 贾建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问题及其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0期
9 贾建国;;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制约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1期
10 贾建国;;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创建的制度阻力探析[J];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刚 刘徽 ;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N];天津日报;2005年
2 记者 胥茜;泛珠三角教育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续梅;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宋金萍 刘庆传;我省将建立“教师本地支教”制度[N];新华日报;2003年
5 ;展望2005基础教育:憧憬着,努力着[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沈阳教师队伍全新洗牌[N];辽宁日报;2003年
7 金_g;E课堂VS传统课堂[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华蓉 时晓玲;我真的成了“自由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城市教育均衡化农村教育保运转[N];大连日报;2005年
10 山东省胶南市大珠山镇中心小学校长 徐吉志;教师培训,,繁荣背后的忧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顾燕燕;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爽;CAI课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娟;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教师交流的制度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7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5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