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传统师道的现代转换:历史生存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8 03:05

  本文关键词:传统师道的现代转换:历史生存论视角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师道传统 现代教育 历史生存论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生成的优秀传统师道虽然举世著称,但其因受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价值驱使而大为不振,出现诸多有违师道的乱象。从历史生存论视角来看,教师的历史性生存是指教师作为现实社会个体,在通过社会实践改造其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性。为实现传统师道的现代转换,教师要秉承优秀传统师道,确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原则下"以学习为本"的现代教师角色观,树立从实体性工具主体走向"功能性主体"的现代教师职能观,倡导教师"专业自尊、价值自足、发展自觉"的教师专业成长观。
[Abstract]:Although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teacher's way that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culture accumulates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it is driven by utilitarianism and tool rational value greatly, appear a lot of disorderly phenomenon that is contrary to the teacher's way,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existentialism. The historical survival of teachers refers to the transcendence of teachers, as individuals of the real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ir subjective world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ers' Tao. Teachers should adhere to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teacher way, establish the modern teacher role view of "learning-orient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democracy, and establish the modern teacher function view from the entity tool subject to the "functional subject". Advoca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view of "professional self-esteem, self-sufficiency of value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成都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基金项目“学校德育课程的精神转向”(项目编号:11YJA880015)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教师背负文化传承的使命,“化民成俗”[1]7、继绝学而开太平。因而,彰显并倡导师道是保障教师职业心理和职业操守的基本价值前提。然而,在市场经济功利价值主导、物质主义泛滥的今天,优秀传统师道遭受巨大打击。优秀传统师道逐渐沦落,当下师道不振,在个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桂生;;师道辨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霍桂桓;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哲学观概要[J];哲学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孙勇;刘庆丰;;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合法性多元基础之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4 杨军;左建辉;;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脉络[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7 李小兰;;协商民主与公共服务:互动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李小兰;;公共理性论域中的“个人权利”话语:源起与实践[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梁文永;;人权与税权的制度逻辑[J];比较法研究;2008年02期

10 赵孟营;组织合法性:在组织理性与事实的社会组织之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艳晴;;治理视野下乡镇检察室的设置探究——基于海南实践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贺龙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学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马珂;;后民族主义集体认同的建构——争论及其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吴乃兵;;批判·综合·超越——安德鲁·林克莱特与国际批判理论创新[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9 郭春生;;从政治合法性理论看东欧国家共产党政权的丧失[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春生;;从政治合法性理论看20世纪东欧国家政党体制的演化[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语境中的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琰;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潘信林;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东;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禚昌浩;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及当代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金龙;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哲学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万旋傲;电视与乡村社会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变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一非;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6 文成国;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D];江南大学;2011年

7 王永静;吉登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彭伟锋;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劲;我国征收房产税之合法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蒋月;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崇敏;;创造使人幸福的教育——我的现代教育观[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2 高德胜;;论现代教育的“幸福追求”[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3 李晓娟;;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学周刊;2011年04期

4 轩颖;;现代社会的本质决定现代教育的本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5 周祥宇;;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6 李剑萍;;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历史转变和时代命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7 野曼;;浅谈爱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关键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8 边璐;;现代教育改革方向探讨[J];学周刊;2011年21期

9 杨国良;;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情况的报告[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Z1期

10 余娟;徐婷;;马克思人学说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晓伟;击鼓奋进打造现代教育明珠[N];绵阳日报;2011年

2 兰州民族中学 王世丰;谈“仁爱”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10年

3 汕头市天竺中学 洪伟珠;在现代教育中运用网络善用网络[N];汕头日报;2011年

4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加丰;现代教育何以陷入两难境地[N];解放日报;2011年

5 王利文;给现代教育泼点冷水[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记者 李霞;办公平教育素质教育现代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7 邢霞;人文传统和现代教育密不可分[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张志鹏;现代教育中的宗教烙印[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彭薇;“西西隐居”与现代教育[N];解放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白雪松;强化基础工程 推动现代教育[N];大同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原青林;“教育活化石”的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曾水兵;从单向性到整体性:人学观转变与现代教育路向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卢旭;教育的现代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双艳;论中国人的现代化与现代教育的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志荣;恽代英现代教育改造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郑炜君;批判理论观照下的现代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肖雄;探访“再造文明”的教育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艳培;现代教育的人文性困境及出路[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颜丙峰;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爱生;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95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95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