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就业问题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就业问题的思考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其他力量又不能及时弥补其不足,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就业。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要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必须进行必要的投资。所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多方努力,从而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Abstract]: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arental care, other forces can not make up for their deficiencies in time, so that they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growth. 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ir future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Schultz's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in order to transform human resources into human resources, we must make the necessary investment. Schools and families must make every effort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future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委党校;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民出外务工的人数逐渐增多,他们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改善了家庭生活。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乡成为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16周岁以下,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外务工,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杨;;论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辜胜阻;易善策;李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汪志彬;;恣情成长的烦恼——评何世华的长篇小说《沈小品的幸福憧憬》[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唐华生;王正兰;叶怀凡;;四川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8 贾霄锋;李杰;;民间组织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9 赵培红;;城市型社会:挑战与应对[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10 安晓亮;安瓦尔·买买提明;;天山南坡产业带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J];城市;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毛新雅;;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研究述评与启示[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肖亚洲;湖南某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文静;未成年人监护的若干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9 林敏;就地城镇化视角下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与学校的教育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世中;关于农民宪法权利的几点思考[J];河北法学;2005年10期
2 周永坤;;教育平等权问题及解决之道[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李晓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4 魏津生;五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趋势[J];人口与经济;1985年06期
5 陈强;美国小城镇的特点和启示[J];学术界;2000年02期
6 朱应平;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庞亚君;;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J];浙江经济;2002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利;;试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年09期
2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3 柳晓森;曹树林;;数量庞大 求学困难 谁来点亮留守孩子的童年?[J];成才之路;2009年26期
4 麦柱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8年26期
5 李红;;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充满阳光[J];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6 刘艳秋;马莉;刘永红;王飞;;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状况的调查报告[J];现代农业;2009年09期
7 周自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年10期
8 新华;;校园·家园·乐园 重庆市垫江县探索“一校一园一站”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J];今日教育;2011年Z1期
9 张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丁贤凤;宋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赵文德;范丽恒;;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雷声;;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祝英丽;李小建;;欠发达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楚珍;;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系统建设探讨[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7 方祥英;胡小平;陈可;聂红;蔡虹;;城市与农村抗原种类调查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迎旭;;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我国城市边缘农村城市化的启示[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钮堂柏;;浅谈农村弱势家庭的子女的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胡泉;汤丽莎;;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之我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丽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亟待建立[N];法制日报;2005年
2 洪巧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N];经济日报;2005年
3 陈丽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亟待建立[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丁金宝;江源区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长白山日报;2008年
5 陆福兴;让“留守儿童”守住农村的安宁[N];中国社会报;2004年
6 姚国喜 朱敏贤 邹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令人忧[N];扬州日报;2006年
7 苏银海邋夏吉春;河南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N];人民公安报;2007年
8 柏俊林;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广泛关爱[N];永州日报;2007年
9 廖时权 记者 周娟;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N];四川政协报;2005年
10 杨静;集聚更大的力量 投入更深的情感[N];贵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赵其宏;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海红;论20世纪60年代农村“四清”运动[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叶君;农村·乡土·家园·荒野[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相燕;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肖美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伦理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东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张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6 曾菁;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7 苏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慎辉;湖南省平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0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2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