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文化视野下儒道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

发布时间:2018-01-15 02:30

  本文关键词:教育文化视野下儒道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文化 儒家 道家 教育思想


【摘要】:在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儒家与道家教育思想构成了两条主脉。尽管儒道教育思想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对立之处,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方面又有互补之处。我国的教育文化应当积极汲取儒道教育思想的精华。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ducation cultur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education thought constitute the two main veins. Although the Confucian education thought has the opposite point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ur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learn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education thought.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文化是教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综合体,是社会行业文化中的一部分,旨在唤醒受教育者的个人意识,激发坚定主动追求理想的意志。中国教育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儒家与道家教育思想构成了两条主脉。但以往学术界偏重于对儒家教育思想的研究,对于道家教育思想以及儒道教育思想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嘉声;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正面效应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年03期

2 周险峰,陈梦稀;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创新人才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3 柯闻秀;浅论儒道教育思想的互补性——兼谈对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启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4 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唐劭廉,吕锡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吕锡琛;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贤;近现代中国儒学地位与社会转型的思考[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唐德俊;阳德华;;老子教育思想要义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赵晓明;;从当代教育角度诠释道家教育思想[J];传承;2008年10期

4 高昕;;儒家教育思想的和谐理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蕾;;“行不言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赵国权;;论儒学引领下学校伦理文化的构建与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刘宗贤;近现代日本韩国的文化转型与儒学遭遇——以东西文化互动为背景看东亚模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刘冬梅;王淑波;;老子教育思想时代价值探赜[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9 龚喜春;蔡锷的治军思想与企业管理[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柯闻秀;浅论儒道教育思想的互补性——兼谈对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启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毛天虹;创造视角下的两种文化交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衍华;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永凤;社群主义视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秦亚君;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刘婕;重估《学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鸿飞;论道家伦理思想对罗杰斯的影响及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4年

5 宋晶;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山;“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3年

7 邵先锋;从“名教出于自然”到“名教即自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晏钶;道家思想中的生命关怀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毅;中国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追寻[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王天桥;中国和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嘉声;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正面效应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年03期

2 吴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程斯辉,武家舫;关于儒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思想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年11期

5 张良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师爱及其现代价值[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6 任遂虎;“道法自然”与教育生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吕锡琛;论道家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年04期

8 唐劭廉,吕锡琛;老庄之“道”——对人类生存的形上沉思[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常丽;;儒、道两家“不言之教”思想的现代价值[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卢志文;;道家·儒家·法家[J];江苏教育;2006年17期

3 赵晓明;;从当代教育角度诠释道家教育思想[J];传承;2008年10期

4 罗华文;道、佛两家启发式教育浅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9期

5 王丽文,周月亮;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6 杜杰;儒家“理想人格”的教育学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梁敬国;;儒家与墨家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8 彭磊;论儒家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9 孙德玉;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优良传统摭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邵秀玲,刘国强;道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兴汉;;试论傅金铨的道家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谭佛佑;;庄子与道家教育思想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俞启定;;试观儒家造就通才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卓民;;道家教育培养目标探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丁钢;;内涵与功用——关于乐教的争鸣[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董介人;;泮宫不是古代的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申国昌;;《老子河上公注》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汤莉莉;;儒道思想在完善教师人格中的互补功能[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9 王慧;;论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及其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程方平;;张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何云江 秦亚洲;“走穴”的老师:你知道家长多反感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唐敏;儒家道德教育方法与当前素质教育[N];承德日报;2008年

3 崔楠 王建军;古代辩证思维方式对班级管理的启示[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陈卫平;弘扬师德与制度伦理[N];解放日报;2008年

5 闫秀敏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管理哲学专业博士;因人之欲:顺应被管理者的合理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石中英;被长期轻描淡写的一种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吴炫;人文教育:正视被遮蔽的中国式人文理念[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兴旺;教师“走穴”:“灰色”游戏[N];工人日报;2003年

9 ;教育的使命[N];解放日报;2011年

10 崔业文;学生辍学——都是家长的错吗[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文华;老子思想的教育价值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春红;试论儒家和谐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霞;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及其现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丁秀秀;当代中学生的英雄内隐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樊建武;从与现代教育的冲突与融合看儒家教育思想及其德育传统的现代价值[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6 吴清;天籁的回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丽;论胡居仁在明代教育史中的地位[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6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26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